本报记者 赵静
初秋时节,清风掠过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镇钢南村,一块三角地上,黑色大理石纪念碑在阳光下泛着光辉。“锦西人民围歼日军古贺联队纪念碑”——短短15个字,镌刻着90多年前那场让侵略者胆寒的抗战传奇。当地村民葛正虹轻抚碑体,指尖划过斑驳的刻痕:“这不是普通的石头,是咱锦西人用热血铸就的胜利丰碑。”
1932年1月,辽西大地被冰雪覆盖。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第二十师团占领锦州,其所属第二十七骑兵联队在联队长古贺传太郎带领下,于6日侵入锦西县城冮家屯(今钢屯)。这支130余人、配备轻重机枪的部队,妄图以冮家屯为据点进一步扩大侵略。
让侵略者没想到的是,中国百姓心中燃烧着怒火,迅速组织起3000人的抗日武装队伍,在县城西部和北部集结,一张大网悄然收紧。
9日清晨,古贺率50余名骑兵和28名步兵出城“扫荡”,结果正中埋伏。上坡子南沟门山上,数百名群众率先开火,打响围歼战第一枪。北部龙王庙西山,当地群众张恩远率队迎击石野步兵小队,刘春山弟兄三人则埋伏在小庙台奋勇射击。眼看形势不妙,古贺立即回撤,却在西园子再次遭遇刘国臣等12名群众的伏击,身中两弹落马。与此同时,古贺先前派出的松尾辎重队也在钱褡屯东岭陷入千余名村民的包围,村民杨占青、高纯秀带着乡亲们用铁锹、锄头与日军拼杀。这场由农民、工匠、商贩自发参与的战斗历经5个小时结束,击毙日军联队长古贺、副官米井及小队长石野、野口、松尾以下官兵49名,重伤22名,缴获大批武器。
此次战斗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第一次围歼日军一个联队的骨干,第一次击毙日军联队长级别的军官,被日军称为“悲惨事件”。锦西人民围歼日军古贺骑兵联队碑记上写道:“此役,为锦西人民抗日第一仗,以击溃强敌、收复县城、人民胜利、大振国威的光辉战绩,永远载入史册。”
如今,在钢南村村委会3楼,葛正虹开辟的抗日纪念馆里,侵略者的军刀、柴刀、斧子、扳手,以及抗日义勇军使用过的靴刀、飞斧头、大刀、鸟铳等藏品静静陈列。“孩子们看着大刀土炮,听着‘用锄头打军车’的故事,会明白什么是家国大义。”葛正虹说,最让他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纪念馆,寻访这段抗战岁月。
90多年前,这里的枪声惊醒了沉睡的山河;90多年后,守护历史的人们让英雄故事有了新的传扬方式。当年民众庆祝胜利的呐喊犹在耳畔,在新时代的大地上,激荡成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责编:李莹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