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的关键期,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技术创新、数据流通、场景应用、生态优化等关键领域,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迈进。
充分认识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的重要意义
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强调“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我国传统产业规模大、行业分布广、发展历史久,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传统产业发展面临新任务与新要求。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推动人工智能融入传统产业领域,能够加快传统制造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等深度融合,促使传统产业在产业结构、组织和技术体系等维度迭代升级,不断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和全产业竞争力。
促进传统产业实现“存量革新”和“增量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环节,实现从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到产业链的协同优化。一方面通过构建高效的人机协同生产模式释放生产要素的增长潜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资源、信息的高效流动与共享,通过优化要素配置、重塑生产流程、创新商业模式等方式推动“存量革新”,实现产业结构系统性优化与整体性升级,增强传统产业的韧性,更好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还可以助力以智能芯片、智能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创造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增量突破”。
牢牢把握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的着力点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这一重要论述为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巨大,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广阔。但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在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堵点”。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攻关,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集中力量攻克人工智能芯片、工业软件、传感器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打破产业边界,提高算力资源转化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生产力的能力,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和专业化生产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构建全链条、系统化重构的产业新生态。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综合运用各类技术,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新生态,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环节深度融合、协同重塑。要推进“人工智能+生产制造”,构建高效智能生产体系,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设备利用率和质量管控水平;通过“人工智能+产业链协同”,打造灵活敏捷的产业模式,打通全链条数据闭环,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提升产业链整体响应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人工智能+经营管理”,打破企业内部财务、人力、销售等部门的数据壁垒,形成精准高效的决策体系,不断促进新业态涌现。
多措并举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技术变革机遇,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善人工智能监管体制机制,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等,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促进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积极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针对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资源配置与转型需求之间的“堵点”进行协同创新。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精准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引导高校、人工智能研发机构与传统产业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积极培养具备跨领域素养与实践能力的人才,聚焦传统产业技术瓶颈开展联合攻关,加速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向传统产业渗透,增强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场景的适配度,扩大“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推进工艺流程优化和产业链协同。以“人工智能+”赋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升高端芯片和工业控制软件的产业化水平,推进传统产业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测、动态调整,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稳定性。构建产业链智能协同体系,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上下游供应链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增强产业链协同效率与抗风险能力。强化智能化管理赋能,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精准度与高效性。积极开展“人工智能+传统产业”场景创新行动,着力培育人工智能优势企业,加快制定传统产业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标准,强化风险研判应对,确保“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健康有序推进。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