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玲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又立足当代中国实践,回应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也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路径,对于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孕育于我们党百余年奋斗的壮阔征程中,是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党历经风雨而愈发强大的宝贵精神财富。从中国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中那份“坚定执着追理想”的坚定信念,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再到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这些精神都闪耀着时代光芒,始终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的坚强支撑。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更加清晰可感,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踔厉奋发、勇往直前。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让人们在熟悉的文化传统中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认同感,从而更自觉地将其融入日常。比如,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诠释着爱国的赤诚,岳飞“精忠报国”的壮志穿越千年依然震撼人心,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气节至今激励着后人。进入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更具重要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让爱国主义教育走出课堂,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历史温度。要用更多生动的故事、鲜活的表达传播爱国正能量,让爱国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行动,融入日常、浸润人心,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准则和公民价值规范有机融入各方面、全过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特别要注重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领导干部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守公正廉洁的底线,把权力用在为民谋利上,以坚守职业道德诠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引领社会风尚,带动全体人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价值观的塑造与确立,往往在青涩懵懂的成长阶段便打下深刻烙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在思政课中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做到入心、入脑、入魂。同时,要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用鲜活的案例替代空洞的说教,以沉浸式的实践活动拉近与生活的距离,紧扣时代脉搏,融入青少年的生活体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化作他们能理解、可感知的成长指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引导学生在学习与思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