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摄摄| 耳朵眼胡同变身百工坊

  (北国网讯 记者王世海)始于清代的中街耳朵眼胡同最近变身百工坊街区,集中几十位匠人展示老手艺,引来众多游人观赏。

  最新打造的百工坊街区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吸引数十位手艺人在此扎根,带来各具韵味的传统手艺。人们徜徉其间,可以看到羽毛画匠人以禽羽为墨,在方寸间勾勒出山水花鸟的灵秀,剪影艺人以剪刀作笔,光影中定格老中街市井百态,草编匠人指尖翻飞,寻常草木转眼成精巧艺术品,还有拉洋片,宣纸烙画,捏糖人等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里的每一间工坊,都是中街老胡同的记忆载体,匠人操作台旁的老工具、墙上的老照片,与胡同保留的老门脸、旧浮雕相呼应,让游客自由体验同时,仿佛穿行于过去的时光长廊里。

  藏于中街路南的耳朵眼胡同,历史悠久,别有味道,当年以出售耳朵眼炸糕而出名。这里南北走向,宽不过五六尺,总长不足百米,胡同北口和中街步行街相连。小巷形状狭窄曲折,从入口进入,要转几个弯,才可看见一片相对开阔的地方,就像从外耳道进入耳底一样,故被形象地称为耳朵眼。

  百工坊街区的打造,让胡同肌理与传统技艺融合,老街重拾生机,一条充满意趣的活态非遗博物馆正生动呈现。

  耳朵眼胡同百工坊街区。

  胡同装饰一新,充满民俗味道。

  耳朵眼胡同形似人耳朵。

  拉洋片,老一辈人的土电影。

  精美的画面是由一根根羽毛粘制而成。

  一根软毫,几点水墨,胸有成竹。

  看了一圈,在陈记灯铺前留影纪念。

  化腐朽为神奇,灵心妙手让看似无用的草变成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品。

  剪影艺人完善画作。

  图片:王世海摄

责编:张晓楠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