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博十年办七展让观众足不出省“逛”世界

辽博十年办七展让观众足不出省“逛”世界

“堂堂溪水”如何汇成艺术海洋?

  本报记者 朱忠鹤

  9月26日,“堂堂溪水汇海洋——张书旂绘画作品展”在辽宁省博物馆与观众见面。这并非孤例,而是辽博十年间推出的第七个“当代海外华人艺术家系列展”项目。这股“溪水”如何汇聚?它源于辽博放眼全球的视野,以艺术为桥,精心搭建跨文化交流的纽带;它成于严谨的“价值”筛选,既追求极高的“艺”值,也呈现动人的“颜”值,让观众足不出省,便能畅游于中西合璧的艺术海洋。

  笔墨之间:是一座“桥”

  几笔淡墨绘出连片草叶,间或缀着草籽,引来了群羽翩跹、群鸽啄食。

  这是张书旂1940年绘制的一幅名为《群鸽》的作品,为“堂堂溪水汇海洋——张书旂绘画作品展”中的重点推荐作品。鸽子扑棱着翅膀掠过纸面,留下了满纸闲趣,吸引三三两两的观众静心驻足欣赏。

  张书旂与徐悲鸿、柳子谷3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张书旂勤于写生,工于设色,以敷白知名。“这次展览是辽博携手(美国)硅谷亚洲艺术中心共同推出的‘当代海外华人艺术家系列展’的第七个项目。”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

  自2016年起,辽博策划推出“当代海外华人艺术家系列展”展览项目,将目光投向全世界,聚焦旅居海外的华人优秀艺术家,展现华人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和家国情怀。

  “我们通过艺术展的形式,搭建了跨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助力了辽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建设,可谓‘一举多得’。”王筱雯说。

  博物馆变身跨文化传播平台,足不出辽便能尽览世界级艺术珍品,直接获益的是观众。展览现场,观众耿全军欣赏着每一幅画作,慢移脚步,细品画中细节。“我是听孩子说辽博有这个展览的,今天特意赶过来。画得好,画得真好。我都认真学习了。”

  策展之思:是一场美的旅行

  当代海外华人艺术家彬彬济济,并非所有艺术家都能纳入辽博这一系列展。王筱雯说,除了艺术家的作品要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外,艺术家还须找到能与辽宁产生链接的关键点。

  开展首日,作为联合策展人之一的(美国)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舒建华站在展厅入口,现场为观众讲解展览主题为何叫“堂堂溪水汇海洋”。

  “这个主题由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而来。原诗是‘堂堂溪水出前村’,因为张书旂很早就有国际视野,他自己也说过要‘跑海洋’、到国外办展,所以我们最终将主题放在了这里。最重要的是,这幅字由辽宁海城籍旅美画家侯北人题写。他今年去世了,享年108岁。通过他的题字,再结合这首诗,辽宁观众能一下子就拉近与这个展览的距离。”舒建华的精彩讲解,让不少观众纷纷掏出手机对这幅字拍照留存。

  艺术展不同于普通的文物展,既要有艺术价值,在呈现上更要有美学价值。这也是十年来,辽博“当代海外华人艺术家系列展”能获得不断赞誉的主要原因。

  2024年,“乐居——旅美华人艺术家侯宁油画作品展”作为该系列展的第六展,以唯美的展陈设计、浓烈的色彩搭配收获一批拥趸。众多年轻观众赏画之余,与油画合影留念、发布到社交平台,成为他们的选择,这种裂变式的二次传播,不仅再一次扩大了展览影响力,还让这个系列展成为辽博知名品牌。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张书旂先生的艺术魅力,更好发挥博物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王筱雯说。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