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雪
“双节”假期,月满华诞,沈阳方城化身为流动的“民俗博物馆”。10月5日,来自北京的伏晓旭举着手机在人群中寻找最佳拍摄角度。在她身边,一场盛大的传统民族婚礼正在举行。伏晓旭和男友笑得甜蜜:“我们下个月也要办婚礼,想借鉴一些传统元素。”对于接下来的行程,两人一拍即合,“去‘盛京宴’!从婚礼到宴席,把这份传统体验到底”。
喜庆未散,耳朵眼胡同传来阵阵喧闹。这条“窄如耳道”的老巷,百年前便是民间手工艺的“聚集地”。如今,一批现代匠人在此扎根,以“工匠街百工坊”的新貌焕发生机。糖画摊位前排起长队,非遗传承人手腕轻转,顷刻间便绘出玉兔。剪影摊前,老师傅几剪刀下去,侧脸轮廓跃然纸上。一旁的叶画手艺人正在树叶上雕刻作画,把沈阳故宫与中秋明月定格于方寸之中。
“拉洋片嘞——”伴着悠长的吆喝,拉洋片摊位前围拢了一群孩子。木箱子里,老沈阳的风情画面随地道的沈阳腔讲解变换,不时引发惊叹,让一旁的大人都忍不住探头。
国庆遇上中秋,沈阳方城以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串联起历史与当下。一天数场沉浸式演绎,再现了民族融合与盛京盛景。“还是沈阳”文化汇演通过多种舞台形式,唤醒城市记忆;“杂货郎”挑担穿行,重现儿时烟火。
“这次,我专程带孩子来感受节日氛围。”从大连来的任敏一家漫步在方城内,“在这里不仅能听故事、看演出,还能参与互动,触摸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来自广西的游客蔡铮与朋友两家人兴致盎然,他说,自己读懂了沈阳老匠人“慢工出细活”的执着,让原本快节奏的生活慢了下来,多了几分从容与沉淀。
责编:张晓楠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