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问底”话丰产

  本报记者 孔爱群

  一场秋雨过后,康平县方正河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核心试验示范园里,累累硕果挂着晶莹的雨露,越发诱人。

  走入园中,收获的喜悦和泥土的芬芳迎面而来。只见两棵挨着的果树大果压枝,根部土壤却被整齐“解剖”:一个浅坑,展示着横向伸展的根系;一个深坑,让土层和根系纵向生长情况一目了然。

  苹果刚摘袋,正泛红,为啥要挖开树根?

  原来,这是康平县方家屯镇东小房身村一处果树示范园,现场举行的是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全国科普月农业农村系列活动——“果园土壤健康科普与秋冬管理技术培训,助力果业乡村振兴”。

  “果园要丰产,根基在土壤。”活动主持人、沈阳农业大学果树系主任秦嗣军前一天就带队做好了土壤剖面挖掘及科普培训现场布置。他说,秋收时节正是果树施有机肥的关键时期,施好肥来年树体的营养才有保障。

  “今年果结得好不好,与上一年管理有很大关系。”在秦嗣军介绍下,中国土壤学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发生与分类专家孙仲秀登场。只见他跳进坑里,树枝当教棍,剖面为教材,一层层介绍根部土壤构造。“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样的土壤支撑果树结出这么好的果。”讲解根系土壤分析后,孙仲秀强调,科学管理与施肥能让土壤更健康,这样果树才能“吃好喝好休息好”。

  “刚才,孙老师讲了什么样的土壤适合栽树,我关注树栽下后能不能活得好。”在浅坑处,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果园土壤管理岗位科学家、沈阳农业大学吕德国教授接着做根系科普。以前种果树关注的都是地面以上,很少注意地下部分,而地下土壤才是决定果树品质和产量的关键所在。秋施基肥要根据根系分布情况来施,这样才有利于吸收。

  50多名果农围在一处,上了这堂生动的科普课,课后还收到技术手册和修剪工具。“保持土壤健康是果园稳产优质高效发展的根本”的理念开始在果农心中植根。

  “咱镇有1000多亩果树,产的果口感好,卖价高。”康平县方正河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利说,“示范园设有沈阳市专家工作站,在沈阳农业大学专家团队连续多年的指导下,果树管理水平全国领先,年产苹果50万斤,压根不愁卖。”

责编:杨 旭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