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符号”转化为旅游资源的畅想

  朱忠鹤

  在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八棱观塔、黄花滩塔、东平房塔三座辽代砖塔呈“三足鼎立”之势,分别矗立在镇内山丘之上,共同构成了东北地区罕见的辽塔群,成为镇域内最具辨识度的文化标识。站在塔下,部分村民同记者聊起了古塔的保护、开发、利用的想法。

  从空间格局来看,三座塔的分布如一幅山水画,为整体开发提供了天然优势。三座塔均临大凌河而建,相距不足10公里,且周边散落着辽代建州城遗址、清代寺庙建筑基础等历史遗存,形成“塔-城-河”相互呼应的文化景观带。这种独特的地理格局,为规划“一河串三塔”核心旅游线路创造了条件。可依托大凌河生态纽带,设计“观古塔、探古城、赏河景、品民俗”的一体化体验。通过线路整合,让分散的文旅资源形成聚合效应,避免游客“单点打卡”的碎片化体验。

  文化价值的挖掘需跳出单塔视角,凸显三座塔共同承载的辽代文明脉络。三座塔虽风格各异,但均是辽代建筑技艺的集中体现:八棱观塔的斗拱工艺与砖雕艺术,展现辽代建筑的巅峰水准;黄花滩塔的供养人铭牌与独特建筑技法,关联着辽代南北面官制与建筑创新;东平房塔的六角形制与特有题材,填补了辽代建筑多样性研究的空白。大平房镇可在镇域内设立“辽塔文化展览馆”,集中展示三座塔的建筑构件复制品、砖雕拓片与历史文献,通过对比展览让游客直观感受辽代建筑从形制到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让三座塔从“文物符号”转变为“文化课堂”。

  从乡镇整体发展视角出发,在严守文物保护底线的前提下,系统挖掘三塔的文化、历史与民俗资源,打造特色文旅IP,既是对千年遗存的活化利用,更是当地实现“文化兴镇”的关键路径。

  民俗资源也可整合开发。已经围绕塔的节庆活动可联动开展配套活动,其间,还可动员村民推出辽西特色美食市集、手工艺品展销等活动,将民俗体验与乡村生活结合,既让游客感受辽塔文化,也带动村民增收,实现“文旅惠民”……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