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三线故事 汇聚振兴力量

讲好三线故事 汇聚振兴力量

——三线建设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学术研讨会侧记

  本报记者 宋东泽

  10月28日,三线建设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共同回顾三线建设的历程,发掘其对当前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借鉴意义,对推动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时代价值,进行交流讨论。

  专家学者认为,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时三个五年计划,其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在新中国发展史乃至整个世界工业建设史上都堪称奇迹,对整个国家的国防战略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国家战略,三线建设虽已成为历史,但它给后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无穷的精神力量。

  专家学者指出,辽宁工业底蕴深厚,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先后创造千余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挺起了共和国工业的脊梁。上世纪60年代,近10万辽宁儿女支援三线建设,不讲条件、不计价钱、不提困难,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没有丝毫犹豫,毅然选择“拆家支援”,拿出自己最宝贵的“家底”,最先进的设备、最核心的技术、最优秀的干部和最顶尖的工人师傅,成建制地、毫无保留地迁往三线地区,不折不扣把党中央确定的三线建设援助任务贯彻好、落实好。

  专家学者认为,要研究好三线建设历史,讲好三线故事,推进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要构建学理支撑,实现理论突破,重视举国体制视域下大三线建设与东北工业基地研究。要系统梳理三线建设的历史脉络和突出贡献,明确三线建设的战略地位与时代价值,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把这段历史讲清楚、讲透彻。要重视辽宁小三线建设研究,发挥档案存史作用,留存三线记忆,传承长子情怀。要重视三线建设历史与工业文化的培育研究,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振奋精神、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引领风气。

  专家学者强调,三线建设所体现的忠诚担当、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既是推动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坚实底气,也是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辽宁要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需要进一步弘扬三线建设的好传统好作风,不断增强振兴发展的志气、骨气、底气,汇聚起全省上下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