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摄摄丨探秘辽阳第一四合院

  (北国网讯 记者王世海)在辽阳主城区内,有一处闹中取静、古朴精美的四合院式民居建筑,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当地乃至东北地区亦属罕有,它就是彭公馆。

  秋色绚烂,庭院深深,彭公馆更有一番风情,记者走进这里,触摸百年光阴流转,品读珍贵的古建之美。

东院临街正门。

东院北侧礼门,精雕细刻,色彩典雅。

东院内布置了官宦家居展,展示旧时民俗风情。

  资料显示,彭公馆是20世纪上半叶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彭贤的私人宅邸,现为辽阳民俗博物馆,展现多彩的民俗风情。彭公馆俗称彭家大院,建于1921年,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分住宅、花园和果园三部分,东部围墙内是住宅区,中部是花园,西部是果园。

雕有“福”字的青砖照壁。

影壁“迎祥”二字。

  彭公馆住宅在东院,为完整的四合院布局,分前、中、后三进院。街门东向,有硬山式门房三间,门前有一对上马石和石狮子。进门后,可见南侧为青砖照壁,中间雕一“福”字,西面墙上长方形影壁雕有“迎祥”二字。北边为礼门,通向院内。垂花门在中心线上,装饰华丽,经此门到二进院。从东院西侧门可入花园,花园内有五间花厅,中一间连接抱厦厅,房屋之前,留出宽阔空间,广植草木,巧布灵石成山,并挖一荷池,上设曲栏凉亭,西部区域曾为彭公馆果园。

精美的垂花门。

彭公馆花园内,小亭假山,荷池古木,优美宜人。

建筑与草木的形色相互映衬,和谐统一。

光影斑驳,仿佛旧日再现。

  彭公馆的建筑左右相对,前后呼应,曲径回廊,变化丰富。房屋的檐廊、垂柱、垂花门等处彩绘鲜艳,光彩照人,屋顶、博缝、须弥座用砖雕花式镶砌,宽敞的内室装以透雕落地罩,以及各式隔窗、棂窗等,制作考究,艺术感十足。同时,彭公馆整体保留了我国传统建筑风格,也吸取了不少西洋式建筑特点,包括玻璃窗、铁栅栏等设计运用等。

有西洋式建筑特点。

回形檐廊下。

山墙一角,窗户上两处装饰丰富了单调的墙面。

怎一个美字了得。

雕饰精巧。

  沈阳市文史馆馆长初国卿认为,彭公馆作为当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四合院,在东北地区现存四合院中极具代表,堪称北方民宅建筑的杰作,目前东院、中院基本保持原貌,非常宝贵,极其难得。

东侧住宅及院落。

  初国卿表示,四合院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各地有多种类型,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彭公馆即为三进四合院结构。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居住,冬暖夏凉,能够形成私密性居住环境。 

  图片:记者 王世海 摄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