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写一两句却流传于世的诗

  顾农

  在一首诗当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也就一两句,通篇皆佳相当不容易。于是有人就只写那么一两句,竟然也有相当高明、能够流传于世的。

  晚唐诗人薛逢年轻时就荣登进士第,才华横溢,高于诸位同年(同一批及第的人),后来人家纷纷高升了,而他仕途坎坷,一直沉沦下僚,最后也只当到一个冷官秘书监。《唐摭言》卷三记载他晚年的一则逸事道:薛监晚年厄于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逢行李萧条,前导曰:“回避新郎君!”逢冁然,即遣一介语之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进士团”是当时为新科进士提供服务的团体,其成员称为“所由”,专门从事喝道报喜、安排宴会、组织集会等事务,回报甚高;他们有时也向新科进士中的阔少敲竹杠,更可以获得暴利。这种现代经纪人的老前辈往往狐假虎威,气焰很高,连一般的官员都不大瞧得起。衣装和坐骑都显得比较寒酸的秘书监薛逢,在大街上遇到的正是这种新科进士的帮忙兼帮闲,面对他们的气焰,过来人薛逢不禁失笑,于是即兴很幽默地来了两句诗,派手下人拿去警告他们不要忘乎所以,有前辈老进士在此!

  零星诗句可以是一联,也可以只有一句,其中最有名的也许是宋人潘大临的“满城风雨近重阳”了。惠洪《冷斋夜话》卷四载:潘大临工于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以书问:“近有新作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

  虽然只有这么一句,名气却很大,明朝人李东阳认为宋人以“风雨“二字入诗者,以这一句为最佳(《怀麓堂诗话》)。“满城风雨”后来成了沿用不衰的成语。写诗先得一两句然后再写出全篇的情形,古今皆有其例,写成全诗之前最早写成的句子往往是其中的精华,如果不想以此为生长点写出全篇,也可以让它单独存在。

  唐诗中亦有类似的情形,据《新唐书·崔信明传》载,初唐诗人崔信明有“枫落吴江冷”之句,颇脍炙人口,而他许多成篇的大作全都相形见绌,以致几乎亡佚殆尽——现在只能看到一首五古《送金竟陵入蜀》(《全唐诗》卷三十八),也确实未见高明。“枫落吴江冷”一句简明扼要地写出了秋日江南的色彩和氛围,正可以同“满城风雨”之句并驾齐驱。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