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矢志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读《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好生活》有感

  宋东泽

  “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重要讲话,字字千钧、饱含深情。作为收录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经典论述,其字里行间跃动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更彰显着百年大党续写民生答卷的坚定信念。这份信念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温暖底色。

  “不到16岁就在陕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同农民住在一起、干在一起”,这段扎根基层的经历,让“人民愁什么、盼什么”深深镌刻在心中,也孕育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终生信念。这种源于人民、依靠人民的初心,正是中国减贫奇迹的精神密码。回想2012年,我国尚有1亿人生活在联合国标准的贫困线以下,面对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我们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8年间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1800多名党员干部用生命践行承诺。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执着坚守,是精准扶贫的科学施策,更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制度优势。

  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得到深刻延续——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到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从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到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项项举措直指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成为“中国现代化,民生为大”的生动注脚。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共同富裕的起点。正如文中指出,“我们的目标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重要论断精准锚定了发展的本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民生短板补齐到公共服务提质,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环境这些“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正不断从群众期盼转化为国家顶层设计,再落地为可感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份民生温度,在“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宏伟蓝图中愈发炽热——61条部署勾勒的发展路径里,共同富裕的脉络贯穿始终。从“统筹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到“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从“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教育赋能,到“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资源”;从“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生命关怀,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生态承诺,每一项部署都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目的。正如规划建议所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全面发力推进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发展既要锚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经济硬指标,更要完成“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民生软任务,让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生活质感。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