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师徒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回忆冬奥短道速滑技术官员工作

  ①

  

  

   ①张宏超在冬奥会工作时的照片。 ②张宏超(左)、任子威与启蒙教练王北铭合影。 ③王海在冬奥会任子威颁奖仪式时拍照留念。 ④张宏超与任子威在冬奥会激动相拥。受访者供图

  北京冬奥会上,精彩、刺激的短道速滑比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技术官员的队伍中,就有咱们家乡人的身影。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的王海和他的学生张宏超,就是其中的两位,分别是负责计时工作和弯道管理员。王海还是冬奥冠军任子威的老师,而张宏超不仅是任子威的师兄,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两人一起在现场见证了任子威夺冠。

  在接受辽沈晚报记者采访时,两人都希望能把自己在本届冬奥会中的收获,用到帮助辽宁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之中。

  王海:用冬奥的收获帮助家乡短道速滑项目

  北京冬奥会,王海担任的是短道速滑项目(NTO)技术官员,负责的是计时工作。“在接到冬奥组委的通知以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们是2月21日达到北京,赛前两周的工作任务就是技术官员的分工、业务培训、规则考试和熟悉场地器材等工作。”王海回忆说。

  42岁的王海是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社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冰雪运动发展战略。在本届冬奥会之前,王海就曾担过任短道速滑世锦赛、世界杯、全运会等赛事的裁判工作,并且多次担任全国短道速滑联赛以及辽宁省运动会等赛事的裁判长工作。“作为教师,我有幸能够带领自己的学生张宏超和牛永强参与到了北京冬奥会,并共同见证了任子威获得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以及男子1000米这两枚金牌的精彩时刻,倍感荣幸和自豪。”

  说到这次冬奥会的工作经历,王海觉得自己的收获非常大。“技术官员的培训、学习、模拟等各个环节的串联以及各个工位的执裁都扎实有效。”王海说,他要学以致用,用这些收获帮助沈阳市乃至辽宁省的短道速滑裁判队伍快速发展。

  为学生成就感到自豪

  “当时全场瞬间沸腾,我的内心也是非常激动和兴奋。”回忆起中国队混合接力夺得冠军时的情形,王海现在仍然非常激动。任子威是本届冬奥会我国短道速滑队中唯一获得单项和团体两枚金牌的队员。王海说:“这两枚金牌的取得对于沈阳师范大学的体育学科来讲,是一项重大突破。”

  2017年任子威考入了沈阳师范大学,这与王海老师有着密切关系。王海与任子威相识是在2014年的比赛中,那次比赛他担任的是裁判长工作。“在比赛过程中,我发现任子威的滑行能力很出众,要比同年龄段的其他运动员强很多,超越对手多采用的是外道超越,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之后我一直留意任子威的进步与成长。”后来,任子威在师兄张宏超的影响下,也报考了沈阳师范大学。

  “任子威入学后,对他的印象就是坚韧不拔的作风和永不服输的精神。”王海告诉记者,在每年的国家队休假期间,任子威会回到学校。“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之后,我们组织了一次世界冠军进校园活动,子威分享他的夺冠经历之后,接受了相关媒体的采访。”王海回忆说,当时他就觉得任子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获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忘一路走来给予他帮助的所有人。

  张宏超:看任子威夺冠想起小时候比着训练

  在冬奥会以技术官员的身份见证自己的好兄弟夺冠,总结这届冬奥会,张宏超在接受辽沈晚报记者采访时仍旧十分激动。退役后,张宏超在沈阳开始从事滑冰教练的相关工作。从自己接触冰雪运动开始,一步步成长为国家队队员,到这次以技术官员的身份参与冬奥会,张宏超希望能把自己的收获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培养更多的冰上少年。

  比赛激烈处的“弯道管理员”

  “比赛时我的位置能最近距离感受到比赛的激烈。”张宏超是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NTO(国内技术官员),具体的岗位是“弯道管理员”。“我们的工作是负责调换跑道,补放弯道标志块和修复比赛期间冰面上的沟痕等问题。”张宏超介绍说。

  为了这次能够参与到北京冬奥会的裁判工作,张宏超三年前就开始接受培训,并成为短道速滑国家级裁判,也参与了很多奥运会前多站世界杯赛和国内锦标赛冠军赛的实战演练。“感谢中国滑冰协会和王石安教授、王海老师。”张宏超说,正是因为有了前辈的帮助,他才能在退役后转型裁判工作。

  张宏超与任子威是发小,两个人师从王北铭教练,在哈尔滨队和国家队也是“比着练”的好兄弟。赛前,张宏超并没有多联系任子威,只是给他留言祝福,“相信你的实力,放开滑,比完赛不管如何都会为你接风庆功。”

  最终,张宏超在现场见证了好兄弟夺冠。“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特别为他高兴,因为我们一起经历了太多,知道金牌背后需要付出的太多。”

  一起赶最早一班公交车去训练

  “现在回想起小时候一起训练,真的满脑子回忆,太多难忘的事情了。”张宏超告诉记者,他和任子威从小就在一所小学,家住得也很近,就隔着一条街。“我们小学是冰雪特色学校,我比任子威高三个年级,很庆幸遇见了王北铭教练,他也是我俩的启蒙教练,把我们的基本功打得非常牢。”

  张宏超告诉记者,因为去冰上训练的地方坐公交车得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他和任子威要赶每天最早的一班公交车,虽然天很冷,也很累,但是也很有意思。“我们那时候很早就起床,一路上说说笑笑,然后训练完再返回学校上课。”

  进入专业队后,每年赛季结束四月份左右的春假,两人也都会起早加练。“子威父亲是军人,他身体素质特别好,每天五六点钟就会带着我俩去跑步,有时候还会登山。有一年我还寄宿在他家里,他妈妈还给我们做营养早餐。”张宏超说,其实很感谢任子威的父母。

  “进入哈尔滨队后,那几年训练非常累。”张宏超回忆,一开始因为他比任子威年龄大,所以滑得更快。但是,渐渐的他发现任子威一点点地追上自己、超过自己。“他在训练中特别能‘顶’,很大的训练任务我们都坚持不住了,他还能顶住。”张宏超下定决心和他比着练,后来两个人一起进入了国家队。“我们那时候互相监督,真的很自律,晚上到时间就关灯睡觉,不想辜负父母和队伍对我们的帮助和期待。”

  辽沈晚报记者 王冠楠

PC版

Copyright © 2021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