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逛博物馆成为平常事

  又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各地博物馆都在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北京早在5月初就推出首届北京博物馆活动月,全市博物馆重点推出近300场展览,系列活动持续一个多月,走进博物馆已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常态选择。

  近几年,随着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博物馆推出各种APP实现指尖访古,纪录片《故宫100——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敦煌》《博物馆说》《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热播,各大博物馆主动与短视频、网络游戏与文娱综艺节目跨界融合传播,创意迭出的文物衍生品走进人们生活,博物馆已不再是过去高冷的存在,在赚足眼球接足地气中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碰撞出最绚烂的火花,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甚而火爆。

  那么,如何保护好这份热烈的文化需求?如何以博物馆珍藏为燃点,燃起人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如何使这份热爱之情具有可持续性,从而达成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所标示的“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主题呢?

  可持续性,指可以长久维持的一种正向的过程与状态。与博物馆相连的可持续性,可与博物馆自身良性发展相关,也可与观众和博物馆的互动关系相关。博物馆自身管理、营运的可持续性发展自有业内专业人士完成,我们不便置喙,这里只简略谈谈观众与博物馆关系的可持续性。观众偶尔走进博物馆,或因猎奇,或因游览的偶然,但能够持续地不断地走进博物馆,则一定源自对文化的热爱。而真正的文化热爱,是以深入了解为根底,拥有对中华文化最深沉的热爱。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展示欣赏、社会教育三大功能都与观众能否深入了解相关。首先,收藏研究是根,只有深入研究才有深入的阐释与了解。博物馆所藏文物万千,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藏着生长的故事、迁徙的故事、发现的故事,各个故事又藏着一段段历史的血肉与细节。这些故事被时光之尘层层掩埋,需要博物馆研究人员像考古人一样,层层剥离掩盖在这些文物故事之上的尘埃,找出文物背后故事的来龙去脉,并赋予这些故事以意义,从而使观众深入了解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其次,展示欣赏是脉,精心的展示才能串联起所有的历史枝节。没有用心布展,文物不过是单摆浮搁的单品。最好的展览都是以深入研究历史为前提,精心构思串联文物,通过文物之间的互动讲述历史故事,并将文化精神意会给观众,从而达成观众纵贯性的深入了解。最后,社会教育是果,博物馆通过深入研究、系统展示,带给观众的深入了解不过是教育功能结出的果实。博物馆所收藏的每一件文物,一块石头、一个器物、一幅画、一本古籍,在它所生所长的时代,只具有实用价值或艺术价值,但经过时间的发酵,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开始显现,所有的藏品开始焕发神奇光彩。博物馆研究人员梳理挖掘研究展示,才使文物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得以呈现,这正是其实现大众教育的基础,是观者深入了解并热爱的前提,是可持续性互动的保证。

  美好生活,包含的层面很多。与博物馆相关的美好生活,一方面是在精神层面。博物馆之所以神奇,是它可以通过万千藏品联结起不同的时空。博观万物与博览群书相类同,一件件展品如同一本本书籍,引领观者关注到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地域空间下人们的生活。游览博物馆观看各种展览带来的美好体验与旅游、读书、看电影一样,是通过文物、风景、书籍、情节完成一次次心灵之旅。与博物馆相关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在于博物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机融合。当人们不再把博物馆当作象牙塔,而只是把参观展览当作生活中的平常事,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就像去公园遛遛、去电影院坐坐,或者随意翻开一本书,谈论某一次展览就是普通话题,随时享受参观展览带来的有趣而丰富的精神交流时,人们才是真正拥有了有博物馆陪伴的美好生活。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多么意蕴深远的主题,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会成为我们生活的现实。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