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伟大抗战精神成为铸魂育人鲜活素材

  崔泽田  王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伟大抗战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在血与火考验中淬炼的精神品格,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对引导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筑牢信仰之基、厚植爱国之情、锤炼奋斗之志、涵养忧患之心,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精神丰碑,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从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斗争的不屈身影,到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豪情,从海外华侨“毁家纾难、共赴国难”的赤子之心,到文化界人士“以笔为枪、唤醒民众”的精神觉醒,抗战历史深刻印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支撑中国人民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支柱。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要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要构建历史叙事、理论阐释、现实观照的教学体系,通过系统梳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历史脉络,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伟大抗战精神中的必胜信念转化为生动实践,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讲好抗战故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抗战历史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科书,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从杨靖宇将军“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铮铮誓言,到赵一曼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用生命捍卫信仰,从“母亲教儿打东洋”的百姓心声,到爱国师生“读书不忘救国”的执着追求,这些抗战故事既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

  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要讲好抗战故事,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宝贵精神财富。要运用影像资料、口述史实等还原历史现场,让学生深刻感受先烈的情感温度。要将抗战时期的爱国行动与当代青年的责任使命相结合,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鼓励学生成为故事的传播者,并结合国际局势变化,引导学生从抗战时期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缅怀抗战英烈,发扬英勇斗争精神

  抗战英烈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象表征,他们用生命诠释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从左权将军“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壮丽诗篇,到狼牙山五壮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毅然抉择,英烈们的精神不仅是历史丰碑,更是激励学生奋进的精神财富。

  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就要通过深切缅怀英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应追求何种人生价值。英烈们身处逆境却永不言弃、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精神,为学生提供了破解困惑的答案,即要以奋斗精神迎接困难挑战,在大是大非面前勇于担当,在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做到心中有大我、胸中有大义。要通过深度解读英烈事迹,让学生理解英雄精神的本质,引导学生从斗争精神中汲取力量,认识到斗争精神不仅体现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更体现在日常学习中的持之以恒和永不言败。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烈士陵园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提升精神境界,促使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勇于拼搏、踔厉奋发。

  铭记抗战历史,增强居安思危意识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抗战历史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从九一八事变的国土沦丧到南京大屠杀的人间惨剧,从经济封锁下的民生凋敝到文化侵略中的精神渗透,历史用鲜血和苦难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安全需要守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环境的复杂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艰巨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要铭记抗战历史,让学生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道理。历史发展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从来没有坦途。我们党是一个在忧患中诞生、奋斗、壮大的政党,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正是在不断克服忧患、战胜困难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要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强化忧患意识教育。在历史维度上,用翔实史料揭示“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自立”的铁律,通过正反案例对比,教育学生时刻保持清醒认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风险意识,真正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行动。在现实维度上,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新时代的风险挑战,同样需要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可采用问题导向法,设置思辨性议题,激发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度思考。同时,可通过组织国防教育周、国家安全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强化责任担当,使学生真正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断提高素质、提升能力,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进是最高的致敬。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思政课提升铸魂育人能力的重要内容。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

  【作者单位分别为沈阳大学、东北大学。本文为辽宁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项目(LNKX2025CY01)阶段性成果】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