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窑影

  

  紫檀边框黄杨木浮雕挂屏

  骨针

  画像石“大舜耕田”

  本报记者 张 颖 专家支持 鞍山市博物馆馆长 于 红

  鞍山市博物馆

  场馆介绍

  美丽的千山脚下,一座外观看起来古色古香的博物馆矗立在这里,这就是鞍山市博物馆。

  博物馆藏品种类涵盖了陶瓷器、铜器、书画、木器家具、玉器、漆器、金银器、古钱币、碑拓古籍、文房四宝等11个类别,约1万余件(套)。这里有来自小孤山古人类遗迹制作精良的骨针和骨渔叉,还有来自缸窑岭琉璃影下的皇家气派。

  必打卡的三个理由

  壹

  追寻小孤山人的足迹

  小孤山人生活距今4万至2万年。在海城小孤山村遗址出土了上万件的石制品和骨角制品,其中骨渔叉、骨尖状器、骨针和钻孔装饰品等物品的发现极为罕见,骨渔叉两侧双排倒钩在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中是首次发现。从小孤山人制器的精良程度上看,他们已经推开了新石器时代的大门。

  贰

  琉璃瓦上的文字记忆

  鞍山市博物馆中收藏了很多残碎的琉璃构件,它们来自海城附近的缸窑岭村。这些琉璃构件中有许多是带有文字标识的清代黄瓦窑琉璃产品,如“昭陵角楼”“清宁宫”“大清门”等,这些文字的出现无可争议地证明了沈阳故宫、关外“三陵”所使用的琉璃建材均来自这里。

  叁

  远道而来的宫廷家具

  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清宫廷家具、漆器是鞍山市博物馆展品的又一个亮点。明式黄花梨翘头案、乾隆工黑漆描金宝座、清帝王大婚用朱漆戗金龙凤双喜帽盒……这些远道而来的宫廷家具极为珍贵,工艺上难度大、用料精、费时费力,极具鉴赏价值。

  博物馆印象

  鞍山,地处辽宁中南部的辽东半岛腹地,不仅是辽河流域的重要文化区,也是冶金工业的摇篮。早在数万年前,以海城仙人洞为代表的先民,就已经繁衍生息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先民们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保存了为数众多的文物宝藏。

  走进鞍山市博物馆,可以看到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足迹,他们选取动物的肢骨片,打磨制造成骨针、骨渔叉等工具,改善生活状况。新石器时代岫岩北沟遗址、青铜时代海城析木石棚、战国时期沙河遗址、辽金时期西鞍山冶矿遗址、明代鞍山驿堡、清代的海城黄瓦窑等出土的文物,均独具特色,串联起鞍山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作为钢都,鞍山市的博物馆中怎能少了钢铁相关元素。冶铁陈列厅展示的正是冶铁技术的发明在鞍山出现的轨迹。据文献记载,鞍山地区在汉代开始土法冶铁,辽金进入极盛时期。博物馆中陈列了鞍山地区出土的大量汉代铁器,而在西鞍山古矿洞可以看到辽代冶铁遗迹,你可以怀着好奇心去一探究竟。

  镇馆之宝

  骨针

  骨针为人类最早期的缝纫工具。在海城小孤山仙人洞出土的三件骨针为目前所发现的骨针中年代较早并有代表性的。这些骨针均用动物肢骨片和象牙,采用磨、剔、钻相结合的方法制成。针孔内壁直径1.6至2.1毫米,针柄最宽4毫米左右,通体磨光,制作精细,工艺水平高超。据专家考证,小孤山发现的骨针时代略早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所发现的骨针。

  辽代画像石“大舜耕田”

  1972年在鞍山汪家峪村辽代画像石墓中出土了辽代画像石“大舜耕田”。这块画像石讲述的是中原“二十四孝”孝子故事之一,“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这座辽代画像石墓多由雕刻画像故事的砂岩石板和石柱构成,画像石内容以几何图形、花卉纹饰和人物故事为主。中原地区孝悌文化故事出现在契丹民族墓葬画中,反映了辽代鞍山地区多民族融合的社会生活状况。

  紫檀边框黄杨木浮雕挂屏

  此挂屏形体硕大,边框为紫檀嵌银丝祥云及彩色珐琅装饰的“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宝图案。框上方有蝙蝠云纹铜双挂环,挂屏心为一块整板的黄杨木高浮雕“万寿图”,雌雄双鹿立于常青树下,远山近石,花草灵芝,栩栩如生。

责编:徐硕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