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红山

  在日前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中,“红山”和“牛河梁”两个名词赫然在列,备受关注。

  在考古工作者和历史研究者看来,红山文化在文明探源工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本应如此。笔者更想讨论的“备受关注”,存在于普通大众层面。查看了一下人教版初中和高中历史教科书,在“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单元里,都提及了“红山”,高中课本中还提到了“牛河梁”,但只有只言片语,应该无法给学生留下太多印象。所以,一定有人在看到新闻的那一刻会问:牛河梁在哪里?红山文化有何惊艳之处?红山文化和牛河梁被看见、被关注,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首先是唤起认同感。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目的是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曾说过:“我们要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脚,到长城以北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我们更老的老家。”如今,这一期冀变成了现实:“在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大约为距今5800-5200年前后,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也就是说,牛河梁正是一个起点,是5800年前在中华大地的穹顶上闪烁的满天星斗中最闪亮的一颗,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生动例证,也加深了公众对这一观点的认同。

  其次是提升文化自信。我们一直在说“辽宁有历史,有文化,有国宝”,朝阳发现的地球上第一朵花、第一只鸟,查海的龙、红山的玉器、汉魏墓的壁画、辽金的佛塔和器物,以及明清时期的长城遗迹,都是辽宁厚重历史与文化的鲜活证明。而当红山文化和牛河梁遗址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被画上了重点,让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文化含量有了更多的自豪感。

  最后是增强使命感。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观照今天。对红山文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正在继续,而从这些考古成果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以此找到前行的方向,则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

  作为中华文明进程中重要节点的红山,以及由它开启的波澜壮阔的辽宁历史,无一不在告诉我们,每一个历史时期,辽宁从未缺位。在今天,承担着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的辽宁,正在凝心聚力打造新时代“六地”的辽宁人,同样如是。

责编:曹思洋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