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新宾满族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关长胜在演示松明烟熏剪纸技法。本报记者 查金辉 摄 制图 隋文锋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志国的剪纸作品《挑豆种》。 (受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杨 竞
项目名称
满族民间剪纸
概况
国家级5项(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
省级7项
提要
辽宁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依附于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鲜明的地理环境而产生发展起来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向往。我省有五项民间剪纸艺术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七项省级代表性项目。二〇〇九年,这五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声大噪。
剪随心动 大山深处的神秘跃然纸上
一个小山村,一间再普通不过的民房。女人坐在炕沿边,右手操起剪刀,在左手的红纸上随意地剪了几下。她自顾自地哼着小曲儿,任凭纸屑纷纷落下。放下剪刀,抖开了纸,迎着窗户透进来的阳光,她看着剪出来的小人偶,微笑着。
她的名字叫汪秀霞,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初夏,六重山峦掩映环抱的医巫闾山,古木苍苍,鸟鸣啾啾。汪秀霞就住在医巫闾山东麓的北镇市富屯满族乡新立村,院子里的花开得正旺。
历史上,医巫闾山是封建王朝的北方镇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地位使其成为东北地区游牧文化、山林文化、海洋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汇处、融合点。生活在这里的满族人先祖崇拜山林、动植物、始祖神,形成图腾,表现在剪纸上,作品不仅记录了满族风俗,还表现农耕文化与山林文化的融合。
汪秀霞从4岁起就跟随母亲学习剪纸。1966年,19岁的她嫁到新立村。那时生活艰辛,每当忧愁的时候,她就跑进林中,向大山倾诉。她的倾诉方式很特别,拿着剪刀剪树叶,看到鸟兽,就剪鸟兽的图案,看到花草,就剪花草的图案,看到虫鱼,就剪虫鱼的图案,一剪就是一天。就这样,她的剪纸作品越来越传神。《牛首树神》《嬷嬷人》《山神爷爷山神奶奶》《九乳妈妈》,这些著名的剪纸作品均出自她手,形式凝重古朴,走剪大胆粗犷,不仅有约定俗成的祈福之意,而且能让人明显地感受到那股来自大山深处的神秘气息。
省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宋晓冬被这些作品打动,他评价:“从汪秀霞的作品中看出了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对自然、祖先的崇拜,也记载了北方民族曾有过的与自然界相依共存的生命、文化状态。”锦州民俗学家王光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系统研究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他说:“看到汪秀霞的剪纸,我非常惊讶,因为跟我以前看到的那些剪纸风格很不一样。汪秀霞的剪法保留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最基本的特征和最原始的符号,又有非常强烈而鲜明的个人风格。”
2006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传承人之一,汪秀霞剪纸时一不画草稿,二不挑工具,随手操起剪刀,剪随手走,手随心动,脑海中的图案信手剪来,而成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生活在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娘娘宫镇崔屯村的赵志国也是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956年出生的赵志国住在海边,他的剪纸就以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场景为主要内容。
赵志国在继承了老辈人剪刻方法的同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的剪纸既有东北剪纸的粗犷豪放,又具关内年画的装饰美。真的感谢生养我的这片土地,农村的生活经历使我的作品极具亲和力,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赵志国说,在艺术造型上,要求自己不讲究细腻,只讲究传神,运用变形与夸张抓住美好生活中的某个精彩瞬间,以达到作品精致饱满、风趣生动的效果。
正是这样严格的要求,赵志国的作品得到了认可。其中《扭秧歌》《时来运转》被中国民协收藏,《二十四节气剪纸》被省非遗单位收藏,部分剪纸作品亮相上海世博会。
同样传神地表现对大自然的崇拜,还有朝阳建平的剪纸技艺。2008年,建平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从造型来看,建平剪纸造型与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玉器有相似之处,某些题材的造型甚至与玉猪龙等文物造型不谋而合。建平剪纸艺人朱瑞莲剪纸作品《龙戏珠》中的龙就保持了猪头、鹿角、蛇身、鸡爪、凤尾的传统造型样式。
建平剪纸多服务于百姓的婚丧嫁娶,表现百姓的喜怒哀乐,因此它具有通俗性和时令性的特征。
建平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智宏说,建平剪纸以白色基调为主,线与面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富有韵律感;造型粗犷而不呆板,夸张变形而不失真。尤其动物剪纸,构思浪漫而不浮夸,造型严谨而不拘泥,动作情态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寄托了当地人的美好愿望。
边剪边唱 故事民歌融入薄薄剪纸
新宾满族自治县称得上山清水秀,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有后金第一都城赫图阿拉城。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积淀了大量的满族民间活态文化。其中,新宾满族剪纸传承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新宾满族剪纸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关长胜今年80岁,他的剪纸手工坊就坐落在永陵镇嘉禾村。小时候,他在家人潜移默化的熏陶下继承了剪纸技艺。
关长胜的剪纸作品造型简练、线条粗犷、拙中见巧、寓意丰富,耐看、耐思、耐品。他的剪纸手法以剪为主、以刻为辅,汇集新宾满族文化元素,从设计、剪制到装裱均无草稿,一把剪刀随手剪出想要的图案,而且擅长长卷剪纸。
关长胜的代表作有《满族婚俗》《满族过大年》等10多套满族长卷剪纸,最新创作的《清朝全貌》满族长卷剪纸共4卷,由600余幅画面组成,全长500米,全部采用传统满族剪纸手法剪制而成。
新宾满族剪纸作品内容取材广泛,除了满族传统的“嬷嬷人”、花鸟草虫之外,满族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乡风民俗等都是表现对象。在新宾当地,还流行一种特有的剪纸习俗,即专门为节日进行剪纸,寓意祈福消灾、辟邪迎祥,如《端午节满族吊线剪纸》《满族虫王节》等,具有浓郁的满族文化特色。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尹忠华说,新宾满族剪纸技法多样,包括单纸剪、双纸剪、立体组合剪、彩色拼粘剪、松明烟熏剪、火头烧烙剪、吊线动画剪等。构图上讲究以刚柔相济的线条来分割空间,物象表现上互不遮拦,将不同时空的人物、情节凝固于一幅画面,从而突破二维空间的局限,使故事具有时空的流动性,丰富了作品的层次。
令记者惊奇的是,与普通剪纸不同,新宾满族剪纸融剪、说、唱于一体,它将满族剪纸、满族民歌和满族故事结合在一起,通过边唱边讲的形式剪出作品来。新宾满族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关素镅回忆:“每年端午节,讷讷(满语,母亲)都要剪窗花贴在玻璃窗上,说是避邪。在推开封闭了一冬天的窗子一刹那,讷讷要往窗外扔一把剪子,我充当的是拾剪刀的角色。我飞快地跑出去,用最快的速度把剪刀拿回来,目的就想听讷讷边剪边唱歌边讲故事。看到讷讷剪出的蜘蛛、小猴等小动物挂在窗前,想着讷讷讲的那些有趣的故事,那情景太幸福了。”
不止于剪 现代科技注入古老技艺
2008年,岫岩满族剪纸、庄河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岫岩满族剪纸的造型以祖辈相传的“底样”为依据,讲究对称构图,多采用折叠剪刻,表现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福寿、娃娃、鲤鱼等形象在岫岩满族剪纸中处处可见。此外,与渔猎时代生活密切相关的走兽和当地的柞蚕、板栗等,也是岫岩满族剪纸中经久不衰的主题。
传统上,岫岩满族剪纸比较注重主体的外貌、神态,手法上不拘一格,随意性强,艺人剪出物象大轮廓后不加修饰,只是在内部剪出必要的纹路和花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随着中原剪纸艺人“闯关东”来到此地,岫岩满族剪纸的风格发生了变化,部分艺人学习中原剪纸风格,剪刻时运用锯齿纹、月牙纹等元素,使作品于朴拙之中蕴蓄工巧。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立是地地道道的岫岩人,自幼得祖父母传授,学会了剪纸技艺。大学就读美术专业,她的创作方法与剪刻技巧有了很大提升。从她的《满族婚俗》《闹花灯》《二妞放羊》《满乡端午》《伙伴》《满乡幸福家》等代表作中,可以看出她既擅剪传统样式,又精于命题创作,作品构图严谨、剪刻细致,在内容上着重体现岫岩满族的风土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王新立对传统剪纸艺术的材料和表现题材进行改革,研发文创产品。她研创了剪纸工艺扇、剪纸陶艺摆盘、亚克力投影剪纸、剪纸徽章等多个文创产品,让新时代剪纸艺术走进百姓日常生活,也为剪纸艺人拓宽了思路,为剪纸这一古老技艺注入时代科技。
与岫岩满族自治县接壤的大连庄河市,依山傍海,独特的地理空间让生活在这里的艺人对剪纸有了发挥自由。
庄河剪纸在造型上突破一切时空限制,将不同时节、不同地域、不同属性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创作出具有浪漫主义的独特剪纸艺术作品,达到了生动而不杂乱、洗练而不失真的艺术效果。
1941年11月,韩月琴出生于庄河一个叫小河东的地方,她是庄河剪纸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韩月琴的作品以中国传统剪纸形式来塑造角色造型,借鉴了窗花和皮影戏的艺术元素,吸取了中国民间艺术特有的装饰性、古朴性、简括性,极具民间戏曲特色,呈现鲜明的地域特征。
难得的是,韩月琴出版了多部剪纸专集,还发表了多篇与剪纸相关的论文,用自己的实践总结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她是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得者、曾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志愿者,其剪纸作品多次在全国剪纸大赛上获金奖。
“我把剪纸当作我的终生事业,一辈子不离开民间、不离开传统,一辈子不放下剪刀,一辈子为传承和弘扬庄河剪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韩月琴说。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