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璞石凿重器 岫玉雕琢需步步精心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岫岩玉雕代表性传承人王运岫正在雕琢玉器作品。 制图 隋文锋

  王运岫用河磨玉雕刻的塔薰。

  本报记者  朱忠鹤  文并摄

  项目名称

  岫岩玉雕

  概况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提要

  岫玉与新疆和田玉、陕西蓝田玉、河南独山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岫玉成就了一大批以琢玉为业的手工艺人,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带动下,他们守正创新,让玉石灵动,让璞玉生辉,尤以“素活”闻名。在传承中,年轻的手工艺人大胆突破,形成新的艺术风格。从矿到玉,从玉到人,岫岩玉雕正焕发新的生机。

  南北派雕工聚岫岩 “素活”手艺全国闻名

  从天空中俯瞰,岫岩满族自治县宛若一张深绿色的、尽情舒展的荷叶——脉络清晰,布满褶皱。这里的“褶皱”,是俯视之下连片的丘陵,它们首尾相连,延绵不绝;而那些清晰的脉络,则是一条条穿山凿洞后链接各个交通节点的公路,以县城为中心,向外发散。

  岫岩就这样被群山环抱,以出产岫玉闻名。

  岫玉与新疆和田玉、陕西蓝田玉、河南独山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岫岩所产的玉料成就了一大批以琢玉雕刻为业的手工艺人。他们守正创新,让玉石灵动,让璞玉生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岫岩玉雕代表性传承人王运岫就是其中之一。

  采访车从县城出发,转了几道弯,在城郊的一个小村子停了下来。从村里主干道向北,穿过几户人家,就是王运岫的玉雕工作室。这位今年67岁,在岫玉行业埋身一辈子的辽宁省优秀民间艺人正守在门口迎接着我们。此时,山峦映照,晴空万里。

  2006年,岫岩玉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其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岫岩近古玉器生产初起于清乾隆年间,渐兴于道光、咸丰时期。清末民初,岫岩地区形成了有300多人从业的玉石街,出现了以江保堂为首的玉雕“八大匠”和以李德纯为代表的“素活二李”。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河北等地匠人来到岫岩,带来了不同的玉雕技艺,因此,岫岩玉雕“北工”之风愈浓。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岫岩玉雕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吸引了不少南方玉雕工匠来到此地。由此,在借鉴吸收了南派雕工的细腻后,岫玉素活工艺有了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素活”是玉雕行话,指的是所雕刻之物区别于人物、花鸟、动物、花卉等生物类造型,它一般包括炉、瓶、薰、鼎、杯、壶、碗、盘、洗等玉制器皿。这类专属造型大多借鉴秦汉以来的青铜器物,端庄大气、雍容华贵,注重稳重平衡。在雕琢技法上,以立体圆雕、镂空雕刻见长,可以做到四面见工、内外通透。

  王运岫因岫玉素活技艺而名冠中国玉雕界。为了生动展现岫玉素活风采,他在工作室里专门辟出一间微型展览馆,用于全景式呈现岫玉作品:一件件玉雕磅礴大气、雍容华贵、温润素洁,在灯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这些岫玉素活器型大气,又不输细节,浑厚圆润,又玲珑剔透。尤其是“打钻掏膛”“取链活环”“肩耳制作”等工艺的巧妙运用,更显岫玉素活的匠心独运。

  实际上,在中国玉雕界,岫玉素活一直傲视群芳。王运岫说,岫玉雕刻之所以能以素活脱颖而出,一方面得益于几百年来素活技艺在岫岩的传承未间断,另一方面得益于岫玉品种丰富以及能够开凿出大型玉矿石。“可以说,这是大山赐予我们岫岩人得天独厚的宝藏资源。”王运岫说。

  岫岩人无疑是幸福的。长白山余脉所形成的连片丘陵在这里蕴藏了丰富的玉石资源。

  岫岩所产玉石品质独特,深受国内玉雕业的青睐。首先,岫岩玉石体形大,这是岫岩玉最为突出的特点。其次是玉种多样,岫岩玉可分为河磨玉、岫玉两大类十几个品种。岫岩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既产蛇纹石又产透闪石的地区之一。第三个特点是颜色多样,岫玉分为深绿、浅绿、黄绿、黄色、浅黄、白色、黑色、灰色、红色、蓝色等颜色。老玉和河磨玉又分为鸡油黄、黄白、青白、绿、黑等颜色。

  玉雕行业有一种工艺叫“岫岩工”,指的是岫岩玉雕深受京派玉雕的影响,吸收南方玉雕的精华逐渐形成的鲜明艺术风格和工艺特点的雕刻技艺,这种玉雕作品既展现雄浑、大气、豪放的一面,又以细腻、玲珑、精致著称。“岫岩工”会因料施艺,废料巧做,剜脏去绺,化瑕为瑜,巧用俏色、浮雕、圆雕、透雕镶嵌组装等工艺。最近几年,岫岩玉雕在传统素活、玉石巧雕、俏雕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已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丰富的玉石矿资源以及习惯了精雕细琢的玉雕技艺,让岫岩人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他们对地域文化中的大美与内美的挖掘,不仅反映在玉雕作品上,也映照在他们的心灵上。

  设计独具匠心 传承注重德才兼备

  每天凌晨4点多,王运岫都会早早起床,来到工作室。打开灯,沉下心,拿起笔,将前一晚在头脑中构思好的细节图案逐一绘在玉石上。这是玉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天大亮,徒弟们相继来到工作室。此时,王运岫已经工作了几个小时。对徒弟面对面交代清楚后,王运岫抽身退出了工作室,准备去完成下一项工作。此时,工作室里,琢玉之声四起,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这既是王运岫每天的工作节奏,也是他“传帮带”中刻意保持的步骤。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运岫不仅视上述工作节奏为必需,而且将岫玉素活中的每一个操作环节视为必需。

  一件岫玉素活作品的完成,一般要经过采玉、破料、设计、雕琢和抛光等几个步骤。“步步精心,才能最终体现我们的匠心。”王运岫说,岫玉素活之所以备受瞩目,绝不仅仅因为它形体较大,更在于艺人要熟练运用浮雕、透雕等技艺雕琢出轮廓清晰的纹饰,必要时,还要娴熟地运用内雕技法,从里到外雕出几层环环相套的纹饰。这些纹饰大多充满浓郁地方色彩,它们与器形相辅相成,粗犷中透出精细,豪壮中藏着工巧,这是“岫岩工”的绝活。

  岫玉素活技艺传承脉络清晰。王运岫介绍,岫玉素活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传人分别是李德纯、李富,二人为父子关系,他们擅长浮雕,纹饰古朴,线条流畅。第三代传人贺德胜则是在传统技法基础上创造出镂雕和透雕。“我是第四代传承人。”王运岫说。

  在王运岫看来,所谓的“传承”,不仅要向徒弟传授雕琢技艺以及岫玉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还要传承岫玉素活里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岫玉素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玉雕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做好传承,十分必要。”王运岫说,传统与传承,已经成为这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每日的身体力行。对每一位登门拜师的学徒,王运岫都会先给他们上一堂正身正己的思德课。为此,王运岫总说:“做一个好的玉雕手艺人,首先要做一个好人。”

  德才兼备,不仅是王运岫对自己徒弟的要求,也是岫岩当地政府对玉雕手艺人的要求。截至目前,岫岩共培养和推荐中国玉石玉雕刻大师10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14人,辽宁省级玉雕大师100多人,鞍山市工艺美术大师、玉石雕刻大师若干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保证了岫岩玉雕工艺水平的提升。

  大胆突破创新 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山与馆,玉与人,艺术与乡村。一座私人玉雕博物馆将本不搭边的这些巧妙融合在一起。

  岫岩县前营镇新屯村有一座造型简约,内部别有洞天的所在——唐帅艺术馆。

  唐帅艺术馆以馆主唐帅的名字命名。虽居乡间,但艺术馆的气质却与传统的玉雕博物馆以及乡居民宿大不相同。因为在外围设计上增加了田地面积,所以,这座现代化的艺术馆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毫无违和感。

  不仅是外部造型大力突破,艺术馆内部展出的几千件玉雕作品同样打破了人们对岫玉作品的原有认知。它们自由,洒脱,不拘一格,丝毫看不出传统玉雕作品的影子。

  比如,一大块浅绿色的岫玉被雕琢成了浪花,它们恣意奔放,自由喷涌,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再比如,一组名为“家在东北”的玉雕作品在灯光与漫天飞雪的背景烘托下,将用岫玉“雕刻”的东北人的乐观、豪爽和不拘小节生动淋漓地展示了出来。

  如果说王运岫的素活将传统岫玉雕琢技艺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那么,新一代崛起的岫玉雕刻大师唐帅则另辟蹊径,巧妙挖掘岫玉本身特质,试图在作品中既观照地域文化与传统人文,又从现代化中提炼精神原动力,形成新的艺术风格和玉雕语言。

  这正是岫岩当地政府乐于见到的。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岫岩玉雕的成功当然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使然,其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当地政府认为,不论是玉雕设计人员还是雕刻人员都要不断提高水平,特别是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我们要发挥名人效应,要成立大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带徒弟的方式来培育新人。”岫岩满族自治县文旅局局长于文鑫说。

  从去年开始,唐帅一边经营着自己的艺术馆,一边将注意力集中到另一个项目——中国玉雕大师创意产业园。这位岫岩玉雕的少壮派代表一方面意识到了岫岩对“岫玉大师”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意识到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岫玉雕刻想要提档升级,精益求精,唯有在玉雕大师培养上下功夫。就这样,一座旨在通过多种扶持手段培养岫玉雕刻大师的基地拔地而起,预计今年6月末正式投入运营。

  璞玉藏深山,雕琢成绝伦。延绵不尽的群山既蕴藏着岫玉矿料,也蕴藏着无数岫玉雕刻手艺人创作的源泉与灵感。从矿到玉,从玉到人,岫岩玉雕正焕发新的生机。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