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本旧书 他走遍家乡讲述烈士故事

  本报记者 蔡晓华

  “丹东有条路叫国桢路,大家知道为什么取名国桢路吗?”8月27日下午,在丹东市图书馆读者会上,特邀嘉宾尹璐向与会读者讲述国桢路的来历以及丹东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任国桢的事迹。

  今年63岁的尹璐,退休前是一名新闻记者。工作之余,他喜欢收集丹东的历史资料。4年前,尹璐以不菲的价格从旧书网上买下了一册1929年出版的《苏俄的文艺论战》。

  “这本书的翻译者就是咱丹东人——任国桢。这本书一共出了3版,我这本是第3版。”尹璐说。得到这本书后,他如获至宝,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采访,对任国桢烈士的生平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

  任国桢出生于安东县(今丹东市)帽盔山下的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俄文系,1924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任国桢与在校兼课的鲁迅先生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他翻译的《苏俄的文艺论战》一书,经鲁迅先生校订并撰写《前记》,于1925年8月出版。1925年,任国桢离开北大来到奉天,组建了沈阳第一个党支部。后来担任过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北平市委书记。1931年10月,任国桢受党组织委派,到山西省担任特派员,旨在重新组建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了的中共山西省委。去太原不久,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1月惨遭杀害,年仅33岁。

  对任国桢烈士的事迹,尹璐做了大量的笔记。新中国成立后,任国桢的遗骨被安葬在太原双塔革命烈士陵园。丹东人民为了纪念他,把丹东市帽盔山下的一条路命名为“国桢路”。

  为了让更多的家乡人了解任国桢烈士的事迹,尹璐带着这本书,走进学校、企业、机关,举办任国桢烈士事迹报告会60多场。特别是在学校,每次报告会后,他都跟孩子们一起朗诵任国桢创作的歌颂家乡风光的一首避暑歌:“避暑向方塘,荷花淡淡香。莺声喜,蝶翅忙,柳丝袅袅燕双双。共庆赏,野间望,贪看异景忘归去,牧童鞭影乱斜阳。”“我想,牺牲的任国桢烈士,泉下有知,是能够听到的。”尹璐说。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丹东的历史,从2019年开始,尹璐精选了自己的数百件藏品,在丹东安东老街、女人街举办“红色记忆”公益展,供来往游客和市民观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要让这些藏品展出来,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史料来了解丹东的红色历史。”尹璐说。

责编:周艺凝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