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曲宏
“村级后备干部是如何选拔、培育的?以前大家伙两眼一抹黑。现在大家心里可是门儿清。”近日,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镇梨树村党总支书记马青和说。
为着力破解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等现实难题,桓仁县从规范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入手,以全链条制度管理,建设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我一直想着毕业后要为家乡做点儿事。”雅河朝鲜族乡荒甸村后备干部靳利是本乡本土的大学毕业生,他对村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对村里的人和事也充满着感情,“如今通过自我推荐方式,我成了村后备干部,我一定尽全力助力村民实现产业致富。”在草莓种植基地,他认真观摩学习草莓种植经验,准备在村里先行试种。
村干部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和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在村级后备干部储备过程中,桓仁县突出德才兼备严把“筛选关”。从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经过“四荐三审”方式选人。根据“两委”班子年龄、学历、性别等结构需要和村情实际,分门别类,建立摸排情况台账并动态更新,有针对性地选好后备力量,每个村至少储备3名“两委”成员后备力量。目前全县各村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442名。
“培训中,沙尖子镇北沟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君带领当地村民实现产业致富的先进事迹让我深受启发。交流环节,我和刘书记交流讨论了很多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真是受益匪浅。”古城镇双岭子村后备干部王振东在参加村级后备力量“学精神·抓党建·提能力·促振兴”培训班上颇有感触。
组织培训是桓仁县采取“线上+线下”双向培养模式中的举措之一。此外,还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工作,开展“岗位大练兵、擂台大比武”活动。建立由乡镇党委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l书记、村“两委”干部构成的结对帮带机制,推动村级后备干部从“新兵”变“精兵”。
“我们不仅把村级后备力量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还创新推行‘三必访三必谈’暖心措施,做到村级后备力量重要节日必访、情绪波动必访、生病意外必访,入库前必谈、政治生日必谈、个人诉求困难必谈,想方设法让他们成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桓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于再兴说。
通过“搭台子”“压担子”,桓仁县充分结合乡村发展需求和每名后备力量的专业特长、性格特征,把后备力量放在网格员、村(社区)主任助理等岗位上进行锻炼,动员13名后备力量领办合作社、企业、经营电子商务等,鼓励推荐后备力量担任村内群团组织干部、村务监督委员等职务,在实际工作中磨炼成长。
责编:盛 楠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