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高铁沈白段轨道铺设全是高科技—— 在毫米精度与千米跨度间打造“无感运行”

  本报记者 崔振波

  当轨道车缓缓驶进沈佳高铁沈白段阿金隧道,工人们手持切割设备,火花飞溅间,将最后一段待焊钢轨精准截断、打磨光洁,这是为了更好地导电。焊接轨道采用的是一种叫作闪光焊的工艺。

  强大电流瞬间发力,钢轨两端的温度飙升至1200℃,呈现出碳火红色。经过1秒钟的顶锻,两根钢轨的端面在高温中紧密相连,融为一体。

  随着最后一丝火花熄灭,这段西起沈阳北站、东到通化的轨道正式成为一个无缝衔接的整体,总长度达到194公里。

  这看似简单的一焊成型,背后却有着满满的科技含量。

  在铁路铺设过程中,需要将每根500米长的轨道焊接成上百公里的整体,而钢轨焊接处的强度与精度直接决定着铁路行车安全。中铁十七局沈佳高铁沈白段项目铺架工区经理张怀军说,焊接设备内置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钢轨焊接时的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通过精密算法,自动调整焊接电流和顶锻力。哪怕是0.1毫米的误差,系统也能及时感知并修正。每完成一处焊接,都需要使用超声波探伤仪对焊接接头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焊接质量万无一失。

  使用无缝铁轨也引出一个问题——如何解决钢轨的热胀冷缩问题?张怀军形象地解释道,第一招是“释情绪”,将束缚钢轨的扣件全部松开,通过钢轨膨胀系数计算出钢轨拉伸量,采用拉伸器、撞轨器和滚筒将钢轨内部温度应力释放为0;第二招是“捆结实”,当钢轨内部温度应力释放后,立即采用弹性扣件,把钢轨紧紧固定在枕木上,防止钢轨因为温度变化自由伸缩。这样一松一紧,钢轨就老老实实,不会因为温度变化“捣乱”了。

  在高铁建设中,轨道平顺性是保障列车高速、安全、舒适运行的关键。在轨道铺设阶段,精调测量系统成为保障平顺性的“火眼金睛”。夜幕下,技术员姜勇沿着工作面一路前行,利用全站仪、轨检小车等精密设备,对轨道的高低、水平、轨向等几何参数进行毫米级精度测量。“列车高速运行,一丝一毫的误差都会带来巨大隐患。我们的工作必须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马虎。”姜勇说。之后,施工人员会在钢轨上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钢轨的受力、磨损、温度等状态参数。这些传感器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钢轨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实现预防性维护。

  每一寸轨道都彰显着中国高铁建设在材料科学、智能控制、精密制造等领域的硬核实力,为未来高铁列车的平稳飞驰筑牢科技根基。2024年9月14日,沈佳高铁沈白段全线进入铺轨阶段,目前正在进行钢轨预打磨工作,预计5月中下旬完成全部的轨道施工。

  沈佳高铁沈白段自沈阳北站引出,终到长白山站,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东北东部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开通后,北京至长白山的最短列车运行时间将压缩至4小时以内,沈阳至长白山最短列车运行时间将压缩至1.5小时。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