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雅坤
清晨,薄雾未散。在大连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岚崮河村千亩韭菜田里,镰刀起落间,嫩绿的韭菜齐刷刷地倒下——春韭在此时迎来一年中最鲜美的时刻。
“春盘得青韭,腊酒寄黄柑。”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常以诗咏韭。如今,韭菜四季盛产,但历经春霜雨露滋养的露地春韭,尤其是头茬春韭,鲜味格外浓郁,深受人们喜爱。
作为大连市最大的露地韭菜种植基地,岚崮河村近1300亩春韭能从4月中旬割到5月上旬。每天清晨,十多名客商准时进村收购韭菜,他们中大多已坚持了十余年,俨然半个岚崮河村人。
“这里的韭菜质量好,更重要的是割韭菜的人靠谱,干活让人放心!”客商李占洲站在田埂上,望着不远处忙碌的割韭菜队伍,竖起大拇指。10人组成的服务队分工明确,有人蹲地收割,有人快速捆扎,还有人搬运装车,现场忙碌而有序。李占洲与这支队伍的合作已持续了十多年。
说话间,岚崮河村党总支书记李忠吉踩着松软的土地走来。“我们村种植韭菜已有40年的历史,形成了韭菜经纪人和割韭菜服务队。”他说。经纪人帮助客商挑选合适的收割地块、商定价格,服务队负责收割。目前,村里的十余支割韭菜服务队基本都有固定的服务客商。
割韭菜看似简单,实则是个技术活。“刀要放平,不然下一茬长不齐。”村民稽志良蹲在田垄间,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割韭菜的窍门,告诉大家怎样才能确保韭菜的品质与后续生长。
捆扎韭菜的村民手法娴熟,抖泥土、拣杂草、理杂叶,再迅速翻转捆扎,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十几秒就能扎好一捆。割韭菜的服务费按斤算,捆扎过程中若想增重增收,有不少可操作的空间,但村民不偷懒、不耍滑。“韭菜卖相好,收购商有得赚,咱才有活干、有钱拿。”这样的想法在服务队中已达成共识。
如今,村民的割韭菜服务费涨到了每斤4毛钱。半年时间能收割三茬韭菜,只要天气好,服务队每天都有活干,年人均收入可达2万元。许多队员自家还种着1亩到3亩韭菜,还有一份收入。
临近中午,当天3000斤韭菜的收割任务完成,客商当场结清服务费。“兜里每天都进钱,这感觉真好!”服务队领队关喜莲说话间将工钱分给大家,大家有说有笑回家吃饭,而第二天的订单已经安排妥当。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