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茶 集印章 舍得为“回忆”买单

  尚海鸥已经攒了厚厚的两本印章纪念册。本报记者 许蔚冰 摄

  本报记者 许蔚冰

  当巴蜀的山水在车窗外渐次退场,5月14日15时5分,“沈铁假日号”旅游列车载着满车银发旅人,徐徐驶离成都西站,朝重庆西站进发。这趟专为夕阳红人群量身打造的夜行昼游列车首次在午后启程。

  车厢前部,65岁的董志开斜倚在铺位上,对美酒和美食的品评已然成为他此行的标志。此时他正回味着成都锦里民俗街的滋味:“煮酒坊的梅子酒,比西安永安坊的西凤酒少了几分燥辣,多了些婉转的后调。”邻座的辛叔立即接话:“古越龙山的黄酒才叫地道,以前从没尝过这滋味。”

  这场关于风味的讨论自沈阳出发便持续发酵,他们的行囊在每个停靠站都会添置新的风味。“出来旅游嘛,就得把退休金花在刀刃上。”董志开啜饮着买的新茶叶,声音里透着豁达。

  曾经在铁路系统工作了多年的尚海鸥,如今坐着列车旅行,不禁想起工作时的点滴。自西安启程,每到一处名胜,他都要虔诚地盖上当地特色的印章。大明宫的恢宏、大雁塔的庄严、兵马俑的震撼、熊猫基地的可爱……百余枚印章在纸页上连缀成独特的“旅行地图”。

  “盖印章都要花钱吗?”邻铺的张阳探过头来。尚海鸥轻抚着一枚价值百元的精美印章:“有些要,有些不要。但这钱花得值,每一枚都是独一无二的记忆。”

  同样珍视回忆的还有64岁的杨树山,曾经是学校校长的他对文创产品情有独钟。他从旅行袋深处取出6枚色彩斑斓的冰箱贴:“我喜欢收集这些有纪念意义的小物件儿,它们都是我旅游时光的见证。这些小玩意看着不起眼,价格可不便宜,最贵的那枚花费了60元钱呢。”

  19时许,列车长孙庆鹏巡视至1号车厢。看着老人们或品酒,或赏印,或翻看照片的身影,不禁会心一笑:“专列上的老人们正在把退休生活过成流动的诗,让人很向往。”暮色中,重庆西站的灯火渐次点亮,列车广播响起抵达的提示。老人们收拾起各自的珍藏,带着满满的回忆,踏上了新的旅程。

  本栏目由国铁沈阳局提供采访支持

责编:栾溪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