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甜
5月中旬的辽宁,玉米大田播种已接近尾声。但在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特用玉米科技小院——波森特生态农场里,播种机依然在工作。“不是我们种得晚,而是拉长了播种期。我们这块地的春播要从4月下旬持续到6月份。”农场负责人王庆伟一边忙碌一边介绍。
为啥不按农时种地?王庆伟表示,这里种的是鲜食玉米。为确保每棒玉米都能卖上好价钱,农场特意选择错峰种植、错峰成熟、错峰销售。首批玉米预计于8月20日上市,能一直卖到10月末。
为何选择这样的种植销售模式,这要从科技小院的建立说起。波森特生态农场成立于2013年,最初是一个水果采摘园,但一直经营不善。如何让这片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一度成为王庆伟的心病。
直到2022年科技小院在此落户,专家送来了一剂“良药”。“阜新地处北纬42°黄金玉米带,气候与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玉米。何不顺势而为,回归玉米种植,再提档升级,改种高附加值的鲜食玉米?”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阮燕晔跟随科技特派团来到阜新,提出这样的建议。
专家的话让王庆伟茅塞顿开。王庆伟果断砍掉果树,给玉米“腾地儿”。沈阳农业大学在波森特生态农场设立了辽宁阜蒙特用玉米科技小院,由阮燕晔带领团队送品种、送技术,让“巧玉”这个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特点的鲜食玉米品种在这里扎了根。为了帮“巧玉”涨身价,农场坚持采用人工除草、物理防虫等绿色管理方式,种出的玉米甜糯可口,迅速赢得了市场认可。
“普通玉米按斤卖,我们的玉米按穗卖!”王庆伟笑着说,“每亩地除去损耗,大概能收3000穗玉米,按照每穗2元计算,相比传统玉米,每亩至少多赚4000元!”
鲜食玉米的名气越来越大,王庆伟趁热打铁,推出“订单式”种植模式。今年春耕前,农场就陆续开始接单,目前预订量已达20万棒。
看着正在提质扩容的玉米地,王庆伟已有了新规划:“接下来,要建速冻玉米生产线,推出速冻订单服务,进一步延长玉米保鲜期,让更多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甜糯可口的‘巧玉’。同时,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