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中有欢愉有不舍有期待

  与相伴多日的旅伴挥手告别。 本报记者 许蔚冰 摄

  本报记者 许蔚冰

  铁轨震颤着归家的讯息,5月19日23时的河南省安阳站站台,墨色苍穹下,“沈铁假日号”载着500余名银发旅客,在汽笛长鸣中开启归程。

  经过一整天的游览,专列上的老人们先后踏足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石板岩镇等景区。此刻,疲惫袭来,铺位间很快响起此起彼伏的鼾声,这样的状态持续到晨光爬上1号车厢的丝绒窗帘。

  宋淑梅在5月20日清晨6点半就醒了过来,手机屏幕映出她的眼角细纹。“你看这张在红旗渠的合影……”她指着相册里3个花甲老人相拥而笑的画面,竟让下铺的赖淑华瞬间湿润了眼眶。这对跨越六十载的闺蜜,终于在太行绝壁前兑现了年少时“踏遍青山”的誓言。

  “很感激这趟旅游专列。”一路上向来沉稳的宋淑梅,此时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眶微红。她在闺蜜重逢相聚的同时,还圆了姐妹仨携手同游的夙愿。

  两人充满情感的窃窃私语,引起了临铺范元金的共鸣。“我和老伴儿结婚快50年了,从未一起出这么远的门儿,这次总算是圆了我们长久以来的梦想。岁月漫长,总得有一些温暖的念想来慰藉。”范元金感慨地说。

  从政府部门退休的陈涛,站在另一个角度表达着对这趟专列旅游的感受。她平日里是个旅游达人,退休后跟团游去过不少地方,但这一次的感觉最为美妙。“因为这趟专列全程没有购物的安排,属于纯粹的游玩体验,实在难得。”陈涛的话语一出,车厢中的老人们纷纷围拢过来。“有的旅游团还强制购物呢。”王凤侠表示赞同,语气里却满是无奈与不满。“我以前就参加过这样的旅游团,游玩的兴致都被大打折扣。”陈涛接过话。

  随着话题转向旅游中的购物,张阳再次成为车厢焦点。“给你爸都带回去什么了?”赵凯问,“上次我们告诉你的那些,都买全了吗?”张阳摊开双手,一边笑一边说:“茶叶、白酒、麻花,还有好些密封的特色小吃,全都给我爸买了……”

  “你拎的旅行包怎么感觉没装满呢?”旁边的王叔发现了疑点。

  “现在根本不用大包小裹地往家拎,买完直接就快递回去了,方便得很。”张阳笑着说。他的回答引起了车厢中众人的赞同:“没错,我在都江堰买的茶叶,也是在当地直接快递回去的。如今快递业如此发达,让我们的旅行更便利了。”王刚深有感触。

  老人们的讨论越发热烈,杨树山突然接过话茬:“银发专列虽好,但也不至于打满分。回想咱们去的那些景点,停留时间较长的是三峡、万仙山、九寨沟、太行山等,归根结底都属于自然风光景区,几乎是一山连着一山看,难免让人感觉有些单调乏味。”

  杨树山的话也引得不少老人点头。“银发旅游专列若能再增加些人文景观,那行程就更完美了。”刘春林接过话茬说。“现在康养旅游也很流行,要是能把康养和银发专列结合起来,这旅途的内容就更丰富了。”专列上年纪最大的王家玉说。他今年80岁,是带着老伴儿从大连乘专列来旅游的。

  随着老人们讨论的声浪不断高涨,“沈铁假日号”旅游列车领队隋岩波也来到了1号车厢。他不时点着头,还用笔记录下大家的建议,“铁路部门正在设计更多贴合老年人需求的旅游线路。除自然观光路线外,还会把红色旅游、康养旅游、文化体验游、民俗风情游等主题线路纳入规划。另外,结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与消费习惯,摄影主题专列、养生主题专列、文化讲座主题专列等特色专列也在开发之列。同时,还将推出定制化旅游产品,全方位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隋岩波表示:“银发旅游专列后续将始终秉持‘快慢有度、动静结合’的原则,精心规划行程,避免过于紧张的安排与频繁换乘。我们会着重挑选地势平坦且安全性高的景点,严控单日游览强度,合理穿插休息时段,确保老年人能以充沛的体力与饱满的精神状态享受旅途的每一刻。”

  11时50分,锦州站的月台在正午时分撞入视野。张阳一边提起行李,一边向1号车厢的叔叔阿姨们挥手告别:“下回我会带着我爸再和大家结伴去旅游。”

  老人们一同将他送到车门。再过4个小时,列车就将抵达沈阳北站。这些银发旅客怀揣的不仅是塞满特产的包裹,更有钢铁长龙织就的温情网络:那些未及诉说的山河故事,正等待下一班银发专列重新启封。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