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甸县建乡镇党校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曲宏

  “我们统一挂牌运作,严格按照党校有牌子、授课有教室、活动有场所、教学有设备、管理有制度的‘五有’标准,建设乡镇党校。今年计划再新建2至3所基层党校。”近日,说起乡村党员教育工作,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信心满满。

  近年来,宽甸县不断加强基层党校建设,完善运行机制、优化办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打通了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以往党员教育培训要到县里或者市里,现在我们在自己乡镇就能开展高质量培训,很方便。”青山沟镇党委副书记张磊介绍,去年6月,青山沟镇党校举办了第一场培训,深受该镇党员好评。

  宽甸县因地制宜、规范统一、一校多用,利用会议室、报告厅等场地,由县城中心向外扩散。把22个乡镇划为5个区域,科学选择中心乡镇、中心区域,谋划党校建设。建成4所基层党校,实现1所基层党校带动周边2至3个乡镇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宽甸县还下发管理办法,对基层党校的领导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员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设立校务委员会,党委书记任校长,执行“组织部+党校”双班主任负责制,全方位保障基层党校高效运转。

  宽甸县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建立责任体系,明确县委组织部统筹推进基层党员教育全覆盖,党校所在地乡镇党委负责设计教学班型,党员归属地乡镇党委负责前期调研和带班跟训,实现党员“点单”、党校“配训”,健全完善长效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

  “好久没参加过这么‘解渴’的培训了,老师把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听说还有技能课程,还真挺期待的。”长甸镇河口村党支部书记郎显坤说。

  为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宽甸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坚持“外引内培”,建立县域“共享师资库”。通过“试讲、投票、考核”,从县委党校现有教师中优选一批;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台”“一把手讲党课”,从科级干部中邀请一批;通过实地调研、电话访谈,从“土专家”“致富能手”“电商直播达人”等“行家里手”中培养一批,共储备授课教师180余人。紧密结合乡镇实际和当前工作重点,建立与时俱进、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课程体系,发挥师资最大合力。

  截至目前,宽甸县累计制作“抗美援朝”“东北抗联精神”等传承红色基因的情景互动式党课6节,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课程9节,“电商直播”“蓝莓种植”“果树嫁接”等实用技能课程7节。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