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向阳跑

  本报记者  关艳玲

  日前,大连奥林匹克日城市10公里健康跑活动在大连体育中心开跑。13岁的孤独症儿童田田(化名)在志愿者的陪伴下,迈着欢快的步伐踏上赛道,脸上的笑容、微微眯起的眼睛,难掩他的喜悦心情。

  在当天的健康跑队伍中,共有50个智障者家庭参与。他们在海之星跑团的志愿者陪伴下,脚步坚实、勇敢向前、奔向阳光。

  成立于2015年的海之星跑团有6000余名跑者,其中有90多名志愿者参与过陪伴孤独症儿童跑步的活动。从2020年12月6日第一次公益伴跑起,至今已有80多名孤独症儿童在跑团的带动下开始奔跑。

  起点

  孤独症儿童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田田是大连市爱纳孤独症障碍者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的“星儿”。2020年12月6日,马拉松大满贯公益跑团——大连海之星跑团牵手爱纳的孩子,开启了第一次爱心伴跑活动,田田是最初报名的3名孩子之一。那时,瘦弱的田田跑完1公里都很困难。

  田田的妈妈刘女士还清晰地记得孩子第一次跑步的情形:冬日的早晨,带着田田来到场地,他躲在妈妈身后。通过志愿者们不断地加油、鼓劲、给予奖励,田田几乎是走着完成第一个2.5公里。

  跑步,对“星儿”来说,并不容易。有的孩子会莫名忽然发出喊叫,有的孩子会突然跑出队伍,有的孩子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吓到……广场上跑步的人群、飞驰而过的自行车骑行者、不远处的机动车道,都可能影响或威胁着孩子们的安全。而且,孩子们不善于表达,他们读不懂身体的信号,更不懂避免运动损伤。

  为确保孩子们的安全,跑团的团员们一路上都把孩子围在队伍的最中间,随时关注孩子的表情和呼吸变化。

  变化

  慢慢地,跑步就像一丝光亮,透过缝隙,徐徐照进孩子封闭的世界。

  田田越来越喜欢跑步,每个周日,他都会早早起来赴约,平时也在放学后和妈妈一起跑步。变化是从田田坚持跑步3个月后开始的。妈妈发现,田田面色红润了,不挑食了,生病次数少了;注意力更集中了,在学校会有意识地跟随领操员的动作了,更主动地参与社交互动了……

  变化大的还有昊霖。昊霖的姑姑告诉记者,孩子从2021年3月开始跑步。两年后,孩子的脑电图、脑CT检查就完全正常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坚持跑步,昊霖养成自律的习惯,并把这份自律扩展到坚持每天画画、写日记、劳动等。

  “我将来也要做志愿者,我也想带着别人跑步。”当昊霖郑重地对姑姑说出这句话时,从小带他长大的姑姑泪光晶莹。

  如今,大手拉着小手的爱心伴跑队伍逐渐壮大,已有80多名“星儿”加入,从6岁到43岁不等,11名星儿能完成21公里跑程,从蹒跚前行到脚步铿锵,孩子们的每一步都是爱的印记。

  接纳

  在今年5月11日举行的大连马拉松比赛中,海之星跑团43名志愿者陪伴9名“星儿”顺利完赛,其中,7人参加半马,2人参加欢乐跑,6人实现了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

  据统计,我国孤独症儿童的患病率约为1%,这意味着每100个孩子中可能就有1个孩子患有孤独症。

  “我们想让这群孩子被更多人看见。”海之星跑团团长徐守国说。

  令他欣慰的是,路上,很多跑友关注到了这些孩子,还有4名陌生的跑友也牵着“星儿”的手一起奔跑。

  “星儿”小石头也参加了马拉松和健康跑。得知记者采访,他特意戴上7公里欢乐跑完赛奖牌,笑容灿烂地让记者拍照。尽管手上的参赛者手环已经磨得褪色,他依旧不舍得摘下。

  跑团副团长刘岩说,“这些‘星星的孩子’平等地站在起跑线上,用行动证明自己并获得大家的尊重。这就是他们参与马拉松的意义。”

  去年12月,省残联等7部门联合印发《辽宁省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方案(2024-2028)》,完善孤独症儿童发展全程关爱服务体系和保障政策,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融入,离不开接纳。徐守国希望更多人了解孤独症儿童,通过爱心接纳、友好包容,为他们提供宽容的社会环境。

  每个周末,海之星跑团都会如约集结。因为接纳,“星儿”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明媚。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