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社区治理一举两得

  本报记者 曲宏

  “以前找工作要跑断腿,现在社区把岗位送到家门口!” 7月5日,抚顺市东洲区金南社区居民徐金玲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金南社区党委打破传统边界,让企业成为社区治理“合伙人”,让这里曾经为就业发愁的居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辖区企业也在社区的助力下破解了“用工荒”。

  为构建“共商共议、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治理新格局,金南社区将辖区企业纳入社区“大党委”,在每季度一次的大党委联席会议上,辽宁龙宇建设有限公司、抚顺恒益石化有限公司、抚顺润益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与社区党组织、居民代表围坐一堂,面对面共同破解就业难题。针对企业提出的季节性用工缺口问题,社区当场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同步启动“居民求职意向台账”动态匹配,让企业需求与居民就业意愿实现“精准对焦”。在社区党委的统筹下,辖区企业和商户定期向社区公布收银员、服务员、操作工、司机等岗位需求信息。这种“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的模式,让企业从“社区旁观者”转变为“治理合伙人”,全年累计为社区提供就业岗位180个,形成“社区搭台、企业出力、居民受益”的良性循环。

  不仅仅让企业成为社区治理“合伙人”,在金南社区的10个网格里,网格员既是居民的“贴心人”,也是企业的“联络员”。他们手持“一企一档”走访记录本,每月深入企业收集用工需求、排查安全隐患,同步更新居民求职台账中的职业技能、就业意向等数据。当抚顺恒益石化有限公司提出24人的生产线用工缺口时,网格员第一时间在网格群发布岗位信息,并根据居民技能标签精准推荐,最终16名居民成功入职,企业产能同比提升30%,年产值达1.39亿元。针对刑满释放人员何德贤的就业难题,网格员通过“大党委”协调企业为其定制叉车司机岗位,帮助他重新融入社会。这种“需求摸排零距离、用工对接点对点”的服务模式,让网格成为地企沟通的“神经末梢”,全年累计解决企业用工、居民就业等问题56件,真正实现“小事网格办、大事党委联”。

  社区党委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就业服务站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一站式”服务,定期举办“家门口招聘会”让居民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全年累计帮助29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安置率达100%,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在精准服务中,社区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就业。为肢体残疾的居民推荐环卫清扫员岗位,为失地农民陈焕琴对接长者食堂工作,为失业人员金添福争取公交司机岗位……这些暖心举措不仅满足了3户困难家庭的就业需求,更让居民感受到“社区就是娘家”的温暖。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吸纳本地员工,降低了用工成本,提升了员工稳定性,形成“居民就业有尊严、企业发展有动力”的双赢局面。

  如今的金南社区企业门口的“政策直通车”持续输送便利,网格群里的招聘信息传递着希望。通过“大党委统筹、网格化深耕、就业圈惠民”,社区治理资源从“单一分散”转向“多元聚合”,居民的幸福感更加实实在在。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