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之战 葫芦岛之为

  本报记者  姜帆

  核心提示

  决战决胜,葫芦岛气势如虹。

  年初以来,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葫芦岛统筹灾后恢复重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抓经济发展不动摇,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全年谋划670个重点项目,同比增长10.7%,总投资2336.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抓灾后重建不松劲,葫芦岛上下同心,在去年圆满完成灾后重建“第一步”的基础上,保持攻坚势头,水毁农田、道路、桥梁、河道在汛期前迅速恢复,灾后重建“第二步”任务顺利推进。

  产业、项目、民生齐发力,葫芦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1月至5月,葫芦岛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位列全省第三;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6%,增速居全省首位。

  重建

  决胜之年,葫芦岛善作善成的干劲韧劲不减。

  去年“8·20”洪涝灾害发生以来,葫芦岛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三步走”部署要求,始终将灾后重建作为市县两级“一把手工程”,以超常规举措应对极限情况,奋力打响了一场灾后恢复重建的大仗、硬仗、攻坚仗。

  全市上下攻坚克难,赶在去年入冬前高质量完成了全市5447户重建住房的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了“入冬前建完住房,保证群众温暖安全过冬”的“第一步”任务。

  年初以来,葫芦岛市锚定“2025年入汛前,水利、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基本恢复灾前水平”的第二步任务,调度各方资源、采取超常举措,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道路桥梁施工、河道护岸修复……灾后重建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盛夏时节,再次来到建昌县杨树湾子乡,茅河两侧已经不见洪水肆虐的痕迹。杨树湾子乡是去年葫芦岛“8·20”洪涝灾害中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当时房屋、道路、桥梁、河道和农田严重受损,如今,损毁的道路以及河道已经恢复,被洪水冲垮的石洞子大桥新桥已竣工通车,新桥提升了高度,桥梁下方的涵洞升级成柱式桥墩,过水能力大幅提升;新桥加宽了桥面,从单车道变为双车道,通行更顺畅。河道两侧灾损农田也在春耕前完成复垦,田里的农作物长势喜人。“地里的黏玉米和土豆马上就要收获了,现在看,土豆的亩产大概7000斤,与往年差不多,黏玉米的行情也不差,一亩地能收3000元钱,等这一茬收完了紧接着种白菜。”丰收在即,种植户韩维广满面春风。

  目前,葫芦岛正按照既定部署紧锣密鼓推动“2025年底,或再用一两年时间,全面恢复灾前水平并实现新的跃升”的“第三步”任务实施。

  经历重建的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风景更胜以往,6月插秧的五彩稻田已郁郁葱葱,与此同时,冷库建设与小流域治理齐头并进,农业产业与生态旅游共荣共兴。

  创新

  “通过‘揭榜挂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坚冰,新研发的新型滚刀一年就给企业带来600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说起公司新研发的长寿命滚刀,葫芦岛市力天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主管于丽丽言语间满是自豪。如今,新型滚刀在国内超硬岩掘进领域市场是一枝独秀,先后应用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川藏铁路等国家战略项目,还一举打开了国际市场,产品远销塞尔维亚、韩国、意大利等国家,订单供不应求,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随之攀升。“企业要想走得长远,离不开科技创新。”于丽丽说。

  这句话在葫芦岛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体现得更为明显。这家建厂50多年的老企业,曾一度举步维艰。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公司下大力气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一跃成为大型电力变压器领域的行业翘楚。去年,该公司的新能效变压器中试平台还成为葫芦岛首个省级中试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温床”。

  如今,企业创新活力迸发,聚焦企业需求,葫芦岛市集聚创新要素,依托科技招商行动,开展“百家科研院所进葫”“百家科技企业进葫”和“鹊桥会”等系列活动,对接50多个国家级科技平台,洽谈推进60多个科技投资项目,引进271项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葫芦岛产业技术研究院光镀膜材料通过中试,实现小规模生产;辽宁伊菲科技与北理工合作的IGBT功率模块项目研发成功,已具备产业化条件;葫芦岛电力设备、兰得科技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的亦都合金带材正在中试。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葫芦岛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设计了重点发展新材料、核关联、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四大核心产业,侧重培育生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4+X”产业布局,谋划新材料、高端装备、核关联项目以及储氢、光学等重点项目63个。

  目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正以20%以上的增长率逐年攀升,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了15%。

  蓄势

  7月的葫芦岛,骄阳似火,但比天气更火热的是这片土地上涌动的建设热潮。

  徐大堡核电1号至4号机组同步建设,其中3号、4号机组建设进程过半,预计2027年开始陆续投入运行。5号、6号机组项目建议书已完成编制。这个总投资1400亿元以上,辽宁省“十四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工程,正开足马力,瞄准节点,冲刺建设目标。

  以徐大堡核电项目为核心,葫芦岛市同步谋划核关联产业链,吸引中广核、哈电集团等央企配套项目落地,形成从核设备制造到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集群。

  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建设同样火力全开,中船、大唐等风电、光伏项目相继建设投产,央企投资的风电、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总投资达1833.02亿元,带动全市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投产的中船风电兴城海上风机总装基地项目年产值20亿元,带动了本地配套企业发展,形成“央企引领、地方配套”的共赢格局。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年初以来,葫芦岛扎实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千亿级基础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五百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和有色冶金产业集群,以及百亿级船舶机械产业集群、泳装产业集群、海洋渔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文旅康养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八大产业集群竞相发展。

  聚焦产业集群,葫芦岛今年谋划重点项目670个,同比增长10.7%,总投资2336.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8个。推进重点项目快速落地见效,刚开年,葫芦岛就吹响“变冬闲为冬忙”号角,开展项目前期“百日攻坚”行动,截至7月4日,536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复工,开复工率达到80%。

  一个个重大项目的推进,是葫芦岛强劲发展势头的有力见证,也是葫芦岛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展现更大作为的有力支撑。

  海阔潮平正扬帆。夯实“稳”的根基、积蓄“进”的动能,葫芦岛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只要耐心捋 自会找到“线头”

  1.徐大堡核电项目。1号、2号、3号、4号4台机组同步建设,其中3号和4号机组建设进程过半,预计2027年开始陆续投入运行。

  2.中国中化扬农大型精细化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50亿元。目前,项目一期即将竣工投产。

  3.国网新源兴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总投资82.6亿元,上水库总库容932万立方米,下水库总库容1133万立方米。

  4.中船风电兴城50万千瓦风电项目。目前部分试运行。一期项目装机容量20万千瓦,投资11.44亿元;二期项目装机容量30万千瓦,投资16.99亿元。

  美如画卷的葫芦岛海滨。 本版图片由本报特约记者田嘉摄

  翟新群

  今年以来,葫芦岛不断传出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多年没啥变化的兴城宁远古城焕新了,“潮人”“潮品”“潮戏”云集,房租噌噌上涨,小城文旅重返盛景;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的绥中东戴河新区,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实现轻装上阵……

  以往,这些都是让葫芦岛人唠起来就摇头的难题。改变,源于葫芦岛人迎着难题上,沉下心来解难题,化难题为阶梯,迈上了振兴发展的高台。

  难题,都是大问题,多复杂难解,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因为难题“烫手”就绕着走,不去着手解决,不仅我们的事业不会有大起色,人生难有大成就,可能还会把难题越拖越难,甚至积重难返。反之,难题的及时解决,也会因其连锁效应,成为事业发展的大助力。

  解难题,就似数学中的解方程,只要认真梳理,总会找到解法;也像一团乱麻,只要耐心捋,自会找到“线头”。

  难题不可怕,怕的是没有解决难题的意愿。在这方面,葫芦岛近年来营造了一个好的干部选用生态。扎实树起“苦干实干提拔重用,跑要躲闪坚决不用”的选人用人导向,有力提振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励大家敢闯敢试,勇于担当。全面振兴,项目为王,葫芦岛人大胆啃“硬骨头”,连战连捷。借力徐大堡核电项目,葫芦岛先是引进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葫芦岛基地项目,接着发力打造国家重要的核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地,引得中广核等十余个大项目纷至沓来。

  实干兴邦。当前,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进入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关键阶段,新老难题叠加,更需要有勇于解难题的劲头。难题是“拦路虎”,更是的阶梯,突破了它,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就会上新台阶,地方的振兴发展也会驶上坦途。

  解决一个难题,干部就得一次历练,百姓就多份福祉;持续解决难题,我们距离决胜目标就会越来越近。

冲刺下半年

责编:杨 旭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