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有57座公路特大桥

  本报记者 张曦予

  9月,京哈高速公路沈山段改扩建工程即将全面通车。在最终的测试项目中,几个分量十足的“大角色”被工作人员列入工作重点,它们是4座横跨平原与丘陵的公路特大桥(以下简称“特大桥”)。

  特大桥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专有名词,它通常指多孔跨径总长大于1000米,或者单孔跨径大于150米的桥梁。截至目前,我省境内共建有特大桥57座。

  “不少人习惯把特大桥叫作‘隐形巨无霸’。虽然它体积较大,但当你乘车在其上面行驶时却不易察觉。”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高速公路车辆行驶速度快,为保证行车安全,减少对司机的干扰,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降低对司机的视觉冲击,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因此,我们会努力让司机感受不到这是一座桥。可要是换个角度从桥下看,这些特大桥还是挺壮观的。比如即将竣工通车的京哈高速大凌河特大桥长达2160米,绕阳河特大桥长达1650米。”

  由于跨度长、孔数多,特大桥在最初建设时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但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如今建设特大桥已经是辽宁高速人的“家常便饭”了。

  目前,我省多采用预制件建设特大桥,说起来有点像搭建一个巨大的“积木”。“将混凝土的桩基打牢后,再将预制梁用吊车安放在指定的盖梁上,最后铺设沥青桥面、装好伸缩缝,主体工程就基本完成了。在桥梁防撞护栏上,京哈高速选取了吸能效果更好的M型护栏板,这样在车辆意外撞到护栏时能更好地引导车辆回归路面,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确保车辆内人员安全。”该负责人表示。

  除施工本身,每一座特大桥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才能“出生”。从立项到最终通车,通常需要3年至5年。特别是前期规划和设计阶段要格外谨慎,选线、踏勘、设计、建造每一步都要历经多部门协同配合,建成后还要经过严格的验收和测试才能通车。

  虽然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并非在两点之间直接建设特大桥就是最好的通行方式。在桥梁建设规划时要考虑成本、技术、生态等多重因素。比如,在跨越盘锦红海滩湿地时,要采取特殊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经过九门口长城时,为保护文物,不得不调整线路走向,形成特殊的连接线设计。

  公路特大桥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耐久性。我省特大桥多采用T梁和小箱梁这两种结构。设计使用寿命要达到100年。这意味着每座特大桥都需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承受重载货车的反复碾压、气候冷热的轮回交替,默默地护送着千万车辆通向幸福、通向远方。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