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煤矸石有机肥 盐碱地变良田

  本报记者 姜义双

  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长出了绿油油的水稻。这不是神话,在吉林省大安市盐碱地试验田,来自抚顺矿业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辽宁全民康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历经3年多的土壤改良,在盐碱地里种出了优质水稻。

  “这里生长的水稻根系发达,属于优质碱性水稻,不仅有我们小时候吃的大米的老味道,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抚顺矿业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星大松说。

  这块试验田有248亩,从2022年试种以来,亩产从300余公斤逐渐增加到400余公斤。

  荒芜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其中的奥秘就是增施了抚矿集团和全民康公司研制的土壤改良剂和矿物源有机肥。

  历经100余年的煤炭开采,抚顺市留下了总量近20亿立方米的煤矸石、油母页岩等大宗固废,占据了城市大量的发展空间,污染着城市环境。

  “别小看这些废弃的煤矸石、油母页岩,它们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在专业人士眼里,都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如果把它们加工成原生态土壤改良剂和矿物源有机肥,利用其富含微量元素、疏松多孔的特性,可以起到保水、保肥的缓释作用。”星大松说。

  为把这些煤矸石、油母页岩变废为宝,2019年以来,抚顺矿业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民康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积极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抚顺园艺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反复试验,攻克了多项技术和工艺难题,最终研制成功并实现产业化。

  据介绍,这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煤矸石、油母页岩进行煅烧、水淬,再添加特定的外原辅料,经堆沤、调酸碱等特殊工艺加工成土壤改良剂和矿物源有机肥。

  走进全民康公司年产50万吨矿物源有机肥生产车间,经初加工的煤矸石、油母页岩等大宗固废经过公司自主开发的制备装置深加工后,变成油亮乌黑的矿物源有机肥。

  “我们研制的这种土壤改良剂和矿物源有机肥可以广泛应用于盐碱地改良、沙化土壤改良、土地复垦、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修复,对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公司总经理师国军说。

  目前,在全民康公司实现产业化生产的矿物源有机肥包括改良剂、增效剂、防风蚀固沙剂等七大类,这些产品具有肥力持久、保水性好、黏结性强等特点,科研人员在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区的盐碱地、沙地进行土壤改良试验,均取得不俗的成绩,种植的水稻、玉米、大豆、高粱、花生、向日葵、燕麦等农作物都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培育的樟子松、苜蓿草长势良好。

  “我国有盐碱地近1亿公顷,如果都能用矿物源有机肥进行改良,必将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星大松说。当前,这种矿物源有机肥已成功进入30余个省、自治区的市场。

  “以前的抚顺,输送煤炭,温暖中国;如今的抚顺,输送矿物源有机肥,健康中国!”师国军自豪地说。

责编:杨 旭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