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调解“和”风吹 志愿服务“美”意来

  本报记者 曲宏

  “在我们村,与邻里产生矛盾,村里‘矛盾调解室’会及时帮助解决,基本不用出村。”近日,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华来镇文治沟村村民提起村里的“矛盾调解室”就竖起了大拇指。自开设“矛盾调解室”以来,村里始终保持着零上访纪录,为该村和美乡村建设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华来镇文治沟村南头岭下,曾因排水沟排水问题,导致村民间发生矛盾。每到汛期,山洪上涨,只能通过水田排水沟排水。否则,雨量增加时会直接威胁下游十几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通过水田排水沟排水,又会冲毁一名村民家的玉米地。这名村民和下游的十几户村民多次发生争执。文治沟村党支部书记有金玉带领“矛盾调解室”成员,多次去现场调解,最终用自己家的16亩口粮田和这名村民家的玉米地进行交换,打通了排水沟,问题迎刃而解。

  这一案例仅是桓仁县矛盾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为创建和美乡村,桓仁县调动党员干部、离任村干部、乡贤等群体,建立“乡村调解室”“老村长工作室”等个性化调解室,探索推行“说事议事”群众自治模式,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已为村民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187件。

  “上个月,我家和旁边老王家因玉米摆放占道问题发生了争执,多亏了‘乡村调解室’及时沟通协调,不仅玉米摆放到了合适的地方,更化解了一场风波。”黑沟乡六道沟村村民刘新力感激地说。

  桓仁县各村大力发挥矛盾调解机制的同时,还积极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良好风尚,将矛盾化解于无形。

  化解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桓仁县在基层治理中打造“积分超市”,让乡村充满了正能量。村民通过带头发展产业、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践行乡风文明等行为获得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

  “‘积分超市’添了许多新物品,今天我用积分换了一袋白面,以后还要多做好事。”近日,兑换了积分的石虎子村村民李成海眉开眼笑地说。去年以来,该村常住527户村民均参与了积分兑换,年累计兑换2.1万分值物品,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完善。

责编:栾溪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