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声声忆旧俗

    

  北国网记者 王世海

  “钟打谯楼第几更,八关接续听锣鸣。狺狺中有谁家犬,吠入深霄不断声。”这是清末诗人缪润绂一首七绝,记述了清代沈阳城钟楼报时景象,又融入深夜犬吠传说,使古城蒙上神秘之感。

  清代沈阳有钟楼,也有鼓楼,就在中街步行街东西两侧,东侧是钟楼,西侧是鼓楼,只是已拆除近百年,从古人的笔墨里,以及那口曾经挂在钟楼上的大钟,还可一窥鲜为人知的过往。

  钟锣齐鸣犬吠声

  清末诗人缪润绂为钟楼所作歌咏,是其《沈阳百咏》第四首,名为《钟楼犬吠》。《沈阳百咏》是缪润绂一部代表性作品,它以诗歌形式描绘了沈阳的风土人情。

  据辽宁大学教授毕宝魁介绍,缪润绂出身书香世家,其曾祖父缪公恩是清代康乾时期名士,在东北文坛享有极高声誉。缪润绂集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于一身,对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的文化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所选编的“沈阳八景”成为后人了解和传承沈阳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缪润绂这首诗的前两句,记录了沈阳城钟楼上逢更敲响定更钟后,四面八方城楼鸣锣以送筹的习俗,筹本为古代夜间报更用的计时竹签,后指时间,送筹就是报时的意思。诗歌后两句描写了伴随着钟声和锣声,全城会持续不断响想起犬吠之声。

  《沈阳民间文学集成·沈阳卷》记载,清末民初流传一个狗咬沈阳的传说。大意说清楚有一名勇将,养了一条狗,征战中多次救主。勇将死后,该狗跑至沈阳鼓楼,至夜犬吠不停止,引来满城大狗小狗齐声应和,响成一片。缪润绂诗中最后一句,令人想起古老的传说,使得诗作幽然深远,余味无穷。

  “西街晴日未消寒,百美新图逐处看,最喜牵衣小儿女,吹箫提鼓似长安。”这是清代著名诗人姚元之一首名为《新岁过沈阳鼓楼下作》的七绝,写到了200多年前春节期间的中街鼓楼。

  毕宝魁表示,姚元之是为安徽人,清代嘉庆十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内阁学士。工隶书,也善画。1821年,他“奉使沈阳”四个月时间,足迹遍及辽沈各地,写下大量反映辽沈地区社会生活、风物风情的诗章,编辑成三卷,书名《使沈草》。

  他写过一首与沈阳鼓楼有关的诗,名为《新岁过沈阳鼓楼下作》,在作品中,他首先点明了地点与天气,尽管中街天气寒冷,但人们似乎早已习惯,都沉浸在新春喜悦之中。鼓楼下西街年货市场开设多处画摊,人们都争着去欣赏和选购《百美新图》等应时年画和各类年货。兴高采烈的孩子们牵着父母衣裳,见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街头露天演出,箫鼓齐鸣,载歌载舞,繁华景象堪比古都长安春节之盛。

  在中街耳朵眼胡同,建起微缩鼓楼景观。

  据了解,诗人歌咏的沈阳钟鼓楼修建于1637年。皇太极继位后,开始改造沈阳城,将明朝沈阳中卫城的两条“十”字交叉大街,扩建成“井”字街,四座城门扩为八座,营造规模宏大的都城,钟鼓楼就是这个背景下产生的。钟楼位于如今朝阳街与中街交叉口,鼓楼位于如今正阳街与中街交叉口。钟楼和鼓楼相距580余米,均为正方形底座,坐北朝南,设有四个孔门,孔门沟通四面街路,人车可从楼下穿过。钟楼和鼓楼从外观上几乎一致,犹如孪生。

  钟鼓楼有三用处

  在古代,钟鼓楼于国计民生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沈阳博物馆协会李理会长对此深有了解,他说,钟鼓楼首要任务就是报时。在没有钟表的古代,我国使用天干地支法计时,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夜则分为五更。白天一般不用报时,到晚上大约七点钟,开始击鼓鸣钟。报时需遵循固定程序,一般都在击鼓鸣钟同时,各城门敲击响应。

  沈阳城有八座城门,报时之际也相应比较复杂,敲锣是按照大东、小东、大北、小北、大南、小南、大西、小西八门的顺序依次响应,才算完成一次报更。伴随着最后一更敲响,新的一天再次开启,沈阳城门缓缓打开,人们拥进城内,中街再次热闹起来。钟鼓楼就这样晨钟暮鼓,日复一日,报时唱筹近300年。

  沈阳方城抚近门,俗称大东门。

  钟鼓楼第二个作用就是传令,李理会长补充道,自皇太极统治时期开始,如遇有紧急事务需要召集各级官员,沈阳城八个城门同时击鼓,官员们就会立即赶往故宫大政殿集合。钟鼓楼还有报警作用。古代没有警铃,如遇火险,要击鼓报警,有“东三西四,南五北六,紧七慢八”约定俗成之说。凭鼓声次数、快慢,人们就可以判断火情方位及火险大小。

  仅存晨钟在故宫

  根据现在沈阳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确定,钟楼、鼓楼的拆除时间为1931年。作为沈阳城标志性建筑,钟楼、鼓楼为什么拆除呢?李理会长讲述了事情来龙去脉。

  中街钟楼公交站。

  上个世纪初期,随着西洋钟表流入,钟鼓楼作用开始淡化,同时,汽车也出现了,钟鼓楼在十字路口影响通行,于是拆除呼声越来越大。当时,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正在东北大学任教,曾极力建议保留,最终还是没有躲过拆除命运。

  钟鼓楼流传至今的唯一实物为钟楼上的大钟。据说,这口大钟颇有些来头,该钟铸于辽金时期,后来有人把它送给努尔哈赤,又辗转来到沈阳,皇太极把它悬挂在钟楼上,还亲自命名盛京定更钟。

  游客在故宫扮戏房内观看钟楼留存至今的古钟。

  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街正阳街口曾有一个鼓楼服装商场,与当时的沈阳文化大楼隔街相对,保留着些许旧日的信息。其实,沈阳不仅曾有过钟鼓楼,还有天坛、地坛、风雨坛、六部衙门等,按照管理古都应设置的建筑,沈阳也都一应俱全,只不过大多淹没在历史云烟里了。

  图片:王世海摄

  学术指导:沈阳文史馆

  校对:马松波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