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买药 唠嗑解闷 聚餐旅游
“银龄”互助 养老不离老街坊

营口华安社区老年互帮互助队从菜市场买来秋菜往刘德贤家送。 本报记者 佟利德 摄
本报记者 佟利德
人上了岁数难免体弱多病,如果儿女不在身边,想出门看个病、买个菜啥的都多有不便,更别提还得忍受空巢带来的孤独寂寞。在营口市西市区五台子街道华安社区,这样的晚年烦恼因一支老年互帮互助队而改变。虽然同是老年人,他们却发挥余热,主动帮助那些有困难的老街坊们买菜买药,陪他们散步聊天……生活不离本社区,情感不离老街坊,养老不离身边人,相扶养老的氛围温暖又幸福。
“老姐姐,我们又给你送菜来了。”11月4日14时许,华安社区十余位老党员,把刚从市场上买的秋菜,送到居民刘德贤家。
50斤白菜、13斤土豆、3斤胡萝卜、5斤红萝卜……看着大伙送来的秋菜,83岁的刘德贤眼角有些湿润。她清楚地记得,自从10月20日秋菜集中上市后,这已经是老年互帮互助队第3次帮她买秋菜了。
“要不是有这些老街坊帮忙,我们老两口真是犯了难。”刘德贤告诉记者,自己患有腰脱、心脏病,行动不便,老伴儿视力低下不能出门,儿女又在外地工作,出门买菜、买药对老两口来说都成了难题。
“知道他们老两口出门困难,大伙就尽力帮衬一把。”77岁的张志莲是名退休老党员,1994年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在是这支老年互帮互助队的带头人。她告诉记者,街坊邻居们在一块住了好几十年,大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老街坊们都互相帮衬一把。
同样受到老街坊照顾的还有耄耋之年的孙素敏。今年,孙素敏的老伴儿因病去世,老人心情低落,久久不能自拔。为了帮她走出阴霾,张志莲和几名老伙伴经常到孙素敏家陪她唠嗑、下棋、打扑克解闷,还每天一早陪她出门散步、买菜,傍晚陪她锻炼身体。渐渐地,笑容重新出现在孙素敏脸上,她说:“多亏了这帮老伙伴,帮我走出阴影,重拾快乐。”
“老年人之间有共同语言,能一起找乐,通过互相帮扶增进邻里情,携手安度晚年。”华安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吴艳梅介绍,社区老年互帮互助队成立于2007年,目前已发展成有20余名骨干、辐射200余名中老年人的志愿服务队。
“他们发挥所长,尽己所能帮助他人。”说起老年互帮互助队,吴艳梅如数家珍:张志莲热心肠、性格开朗,擅长陪人唠嗑解闷;刘关志年轻时当过木匠,擅长维修;管素清、洪淑华、李艳萍都是文艺骨干,能组织大伙打腰鼓、跳广场舞、玩柔力球……在他们的带动下,老街坊们经常一起聚餐、K歌、旅游,晚年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在鼓励老年人互帮互助的同时,华安社区还成立了薪火青年志愿者小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老人理发、打扫卫生,教老人用手机缴费,成了老人居家养老的好帮手。
据营口市民政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营口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32.07%,平均每3人里就有一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年人居家也能舒心养老,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华安社区的做法无疑成为一种解题思路。
目前,营口市西市区正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加速推进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西市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吕鑫志表示,将持续深化“银龄互助”模式,激活“银发智囊”效能,让志愿服务的暖阳在关爱“一老一小”、服务基层群众、赋能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持续发光发热。
责编:曹思洋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