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拟培育5个世界级旅游品牌

  本报讯 记者胡月梅报道 去年,全省共接待游客65219.7万人次、同比增长28.1%,已完全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2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及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2024年全省文旅产业发展总体情况、主要成果、特点亮点和2025年主要工作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全省共接待游客65219.7万人次、同比增长28.1%,旅游收入6325.2亿元、同比增长25.9%,已完全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提前一年完成三年行动“旅游总收入倍增、游客接待人次增长2倍”目标,辽宁文体旅融合焕发了新气象。

  2025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在繁荣文化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预计接待游客人次增长8%、旅游收入增长约10%;计划建设文体旅产业项目超500个,完成投资额约300亿元。

  推出更多文化精品力作。努力提高文化原创力,源头加强文艺作品创作生产规划,举办第三届地方戏曲小戏展演,高标准打造新春戏曲晚会、新春民族音乐会等省级节日艺术活动品牌,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实施全省公共图书“通借通还”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开发建设“网约一体化APP平台”,实现“居家点单”式免费借还图书;推进城市书房、历史文化街区等城乡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为群众提供全新文化体验;持续开展“村晚”展演展示活动,开展“戏曲进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等文化惠民活动1200余场次,将文化艺术送到群众身边。

  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实施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研究项目,加快推进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强红山文化研究院,建设红山文化实验室,深化对红山文化的历史研究和考古。加快推进我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编制《辽西文化走廊规划》,打造长城精品旅游线路。推进东北抗联革命文物活化利用,举办主题展览,推出“重走抗联路”研学游主题游径。

  发展文体旅融合产业。以资源整合、业态创新为抓手,编制实施《辽宁省加快发展文化和旅游领域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9年)》。努力完善文旅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海洋经济、冰雪经济、沉浸体验、驻场演艺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持续推进招商服务,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库。提升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发展水平,培育文体旅龙头企业,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优化文旅产业生态。

  提质升级文旅品牌。鼓励景区提升品质,建立国家4A级旅游景区“能上能下”动态管理机制。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5个、国家级旅游品牌8个、文体旅融合发展消费新场景5个。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做强做优冰雪温泉特色旅游,推出大众冰雪温泉体验精品线路;持续推广房车露营特色旅游,以G331、G228旅游联盟为牵动,形成区域特色旅游发展合力;大力开发海洋海岛特色旅游,培育邮轮游艇、海岛民宿、环岛赛事等新品牌。

  激发文旅消费潜能。推出春节期间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实施“百城百区”“百城千站”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研究出台《辽宁省促进入境旅游发展实施方案》,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大力发展“民航包机”“邮轮旅游”等入境游产品,组织赴日本、韩国、东南亚等重点客源地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提升入境旅游服务品质,加快推进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

PC版

辽宁日报社 主办 辽沈晚报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