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呀”

诗人胡世宗坚持“写”雷锋60年

“那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呀”

胡世宗60年笔耕不辍写雷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胡世宗 著名作家、军旅诗人。著有诗集《北国兵歌》《鸟儿们的歌》《雕像》《战争与和平的咏叹调》《沉马》《永存的雪雕》。自1963年发表第一篇歌颂雷锋的诗作起,至今已经出版7部以雷锋为主题的专著。

  从1963年第一次给雷锋写诗到今天,胡世宗与雷锋的缘分足足持续了60年。作为著名作家、军旅诗人,胡世宗更深切地懂得一个战士是否有灵魂,就取决于他是否拥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在胡世宗看来,雷锋的理想起于立志,信念则来自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

  去年,胡世宗出版了写雷锋的第7部专著《信念之子:雷锋》,还发行了中、英文两个版本。他希望能把一个真实全面的“信念之子”雷锋展示给国内外广大读者。

  接到记者电话的时候,胡世宗正在外地疗养,各种关于雷锋的宣讲邀请、采访提纲正绵绵不绝地塞进他的邮箱。胡世宗每一份都认认真真地回复,他说,宣传雷锋是他的义务,也是他愿意做的事情。

  为榜样写的第一首诗

  1962年6月,胡世宗从沈阳第二师范学校中文专业毕业,同年入伍。后来每当说起这段履历,胡世宗都会慨叹一句:“我当时是真的很幸运。”

  这份幸运,首先源于实现了自己中学时期的梦想。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军旅诗人陈辉,他曾是武工队的政委,在与敌人遭遇后,来不及开枪就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4岁。陈辉写了许多像《为祖国而歌》这样的好诗,每一首胡世宗都爱不释手。胡世宗希望自己也能像陈辉一样做一个拿枪的诗人、一个写诗的战士。

  这份幸运,还源于雷锋的事迹最早在辽宁开始传播,沈阳军区各部队早早就开始学雷锋,这让胡世宗很早就知道了雷锋。入伍后,当时连队里经常开展学雷锋的活动,胡世宗是连队团支部的宣传委员,每次出黑板报,他都会工工整整地写上雷锋的先进事迹、雷锋的名言,还包括他自己写的歌颂雷锋的诗,雷锋就这样成为他的榜样,也成了他的宣传对象。当时,他的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亲眼看到雷锋,亲耳听到雷锋做的报告。

  但是,这个愿望终究只能成为遗憾了。1962年8月15日,胡世宗记得很清楚,那天连长张洪亮把大家集合在一起,“他的脸色不大好,站了许久,然后用微微颤抖的声音向全连官兵宣布了雷锋牺牲的消息。”

  雷锋牺牲之后,各种学雷锋活动在部队蓬勃开展起来。雷锋的事迹和战友们向雷锋学习的热情激发了胡世宗的创作灵感。

  1963年2月,胡世宗发表了第一首写给雷锋的诗《雷锋活着》:

  雷锋活着,

  活在革命的队伍中——

  像火炬一样亮,

  像旗帜一样红,

  火光里,

  旗帜下,

  响着千万人的脚步声……

  随着周围学雷锋的氛围愈加浓郁,胡世宗又写了不少关于雷锋的作品,如像《雷锋活在革命队伍中》《雷锋的胸怀》《一面鲜艳的红旗》《雷锋的方向盘》等歌颂雷锋的诗。

  在雷锋牺牲一周年的那天,胡世宗又写下了两首纪念雷锋的诗《火种》和《小树苗已经长高》。

  在胡世宗心里,一棵名为“雷锋”的信念之树开始生根发芽。

  塑造一个最真实的雷锋

  1963年的一天,胡世宗得到了一个新日记本,雪白的扉页上被胡世宗小心翼翼地贴上了一幅雷锋的彩色画像,本子上还写着他决心要“接续雷锋生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在胡世宗眼中,雷锋是一个真实的人,是一个平和的人,是一个心肠很热的人,是一个想到他就很温暖的人。雷锋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更是深入骨髓的。

  许多年前胡世宗读了“全国写雷锋第一人”陈广生的《雷锋的故事》,很感动,后来胡世宗到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工作,陈广生正是他的科长。那时陈广生经常会给胡世宗讲雷锋的故事,胡世宗因此得到了很多关于雷锋的第一手资料。后来,二人合写了20集的《雷锋》电视连续剧,又合作创作出版了《雷锋》《雷锋传》《伟大战士》等记述雷锋成长的图书。

  因为写雷锋,胡世宗开始慢慢接触到更多和雷锋有关的人。比如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战友、后来在海军工作的冷宽中将,以拍摄雷锋闻名的摄影家张峻、董哲、季增,雷锋生前战友杨丰普,学雷锋标兵龙凡、李素丽,等等。

  数年前,在湖北宜昌举办了一个名为“雷锋知情者话雷锋”的活动,胡世宗被邀请参加。胡世宗与雷锋的亲密战友、第2任雷锋班班长庞春学住一个房间,开会期间还看到了雷锋的战友薛三元、乔安山,和雷锋一起从湖南到辽宁的同乡工友易秀珍,第11任雷锋班班长宋若波,雷锋辅导过的学生王文阁、陈雅娟、孙桂琴等人。

  初冬的宜昌,风还有些冷湿,胡世宗每天穿梭在房间、饭桌、酒店大堂,捕捉每一个能够细致了解雷锋的机会。

  胡世宗与他们交往,听他们讲述,把他们描述的雷锋装在心里,把雷锋与他们之间的故事落实到笔下。

  他惊奇地发现,过了这么多年,再回忆起雷锋,那个曾经被他们谈论了几十年的雷锋,大家仍有很多新鲜的故事要讲,仍有很多新鲜的感受可以分享。时代一直向前,雷锋的故事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

  胡世宗渐渐意识到,“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接触什么人是十分关键的,正所谓挨金似金、挨玉似玉。”雷锋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那样善良,也是那样热爱雷锋。雷锋热情、纯真、无私,有那样坚定的信念,为党和人民献身的决心。这样的人又怎能不被人热爱?

  一个真实的雷锋形象就这样在胡世宗心中逐渐丰满起来。他觉得雷锋精神理应被传播得更广、更远。

  他是人民之子时代之子信念之子

  胡世宗最崇拜的诗人之一就是贺敬之,2019年胡世宗新书《雷锋,我们需要你》出版,95岁高龄的贺敬之欣然题写书名。胡世宗为记者展示这款题字,兴奋地高声朗诵起贺敬之当年的那首《雷锋之歌》:“假如现在,我还不曾、不曾在人世上出生,假如让我,再一次开始、开始我生命的航程……”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中国外文局的外文出版社邀约胡世宗撰写一部关于雷锋的新著。书名叫什么?胡世宗想了很久,也没想到合适的。后来出版社的总编辑胡开敏看了书稿后,直接呼出了这本书的名字——《信念之子:雷锋》。胡世宗很喜欢这个书名,他认为雷锋是人民之子、时代之子,但首先他更是一位信念之子。正是在坚定信念的引领下,雷锋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胡世宗把雷锋精神总结为4个“永”,即永不冷漠、永不放弃、永不狂妄、永在成长。他觉得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雷锋这个普通一兵身上熔铸了在新生的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追求,也彰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幸福生活的热切期望,他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是时代的必然,而且这种被广泛承认和敬佩的精神是可以穿越时空的。

  时至今天,年届八旬的胡世宗除了笔耕不辍,还时常会走军营,进机关,去企业,到社区,入大中小学,去宣传雷锋精神。友人对他的评价是“知行合一讲雷锋的人”。对此胡世宗也表示赞同,雷锋的事迹他都烂熟于心,各种给雷锋的题词、作家的著作他都精心收藏,他真心实意学雷锋,真情实感讲雷锋,也在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做雷锋。在2017年发表在《辽宁日报》上的一篇文章《穿越时光的星》中,他这样深情地写道:“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追求与理想是多元多姿的,有多重的演奏。但在这多元多姿中,雷锋精神仍是不可或缺的主流需求,雷锋精神是这演奏中的最强音。”“雷锋就在我们前方,像一面火红的大旗在招展着、跃动着,那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呀……”

  3月3日,胡世宗新书《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一本为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的献礼之作。封面上面的“雷锋”二字很是显眼,这让胡世宗忽然想起自己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雷锋,我们需要你!确确实实需要你……我们邀请你和我们一起,把中国这个家园,建设得更美丽!”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