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丨储蓄员王玉珍深情回忆雷锋的故事 “雷锋存折”延续60年爱心接力

  王玉珍 1960年时,任抚顺七百储蓄所(现为中国工商银行抚顺雷锋支行)储蓄员。1960年春天,她为雷锋办理了第一笔存款100元。1961年9月9日,雷锋在储蓄所最后一笔定期存款100元也是她办理的,但这笔存款的主人一直没有来支取。 王玉珍指向照片中的自己讲述当年为雷锋办理业务的经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 张 颖

  2023年3月1日,王玉珍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中国工商银行抚顺雷锋支行。大厅里稀稀落落地坐着几位等待办理业务的客户,多数是老年人。随着网络的普及,这里已不是她工作时人潮涌动的样子了。穿过大厅,走进“雷锋精神在工行”展示区,一座雷锋的半身塑像赫然映入眼帘,最里面挂着她为雷锋办理业务的照片。

  随着时光的流逝,原抚顺七百储蓄所由抚顺市第七商场一楼搬到了现在的办公场所,两个办公场所之间只隔着一条马路。一个甲子的时光,从熙熙攘攘的商场到宽敞明亮的业务大厅,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办理业务的方式已与当年大不相同,不变的是一代代人对雷锋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账号6751,存入人民币壹佰元。”63年前,因为工作王玉珍与雷锋相遇,她清楚地记得为雷锋办理的每一笔业务,在她后来的每一次讲述中,这种记忆历久弥新。这是一个与雷锋有关的故事,是一个节俭与无私的故事,是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的故事。

  雷锋省吃俭用攒下“巨款”

  王玉珍今年83岁,距离她第一次遇到雷锋的那天,时光走过了63年。

  “那天中午我没去吃午饭,留在储蓄所为储户办理业务,没想到就幸运地遇到了雷锋。”王玉珍自豪地说。

  她清晰地记得第一次为雷锋办理存款的情景。1960年春天的一个中午,一位身穿军装、神采奕奕的解放军战士走进储蓄所,他个子不高,面带微笑,看起来很阳光。

  王玉珍正在为另外两名储户办理业务,就让他稍等一会儿。这位解放军战士操着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语速飞快地回答:“不急,不急。”等轮到他的时候,王玉珍把一张储蓄凭条递给他,让他写上姓名和存款金额。

  王玉珍在后来的回忆里说:“我就站在柜台里,看着他在存款金额里写上‘壹佰元’时,我觉得很惊讶。一个这么年轻的小战士,能攒下这么一笔‘巨款’,可见他平时一定非常节俭。”

  那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家里有节余到储蓄所存款的人不多,即便来存款,金额也都不大,雷锋存入的这100元钱真可谓是“巨款”了。从那以后,雷锋隔三岔五地就来存款,5块的,10块的,一点一滴慢慢地积累着,其中大部分的业务都是王玉珍办理的。王玉珍与雷锋熟络起来之后,曾问过雷锋是怎么攒下这么多钱的。雷锋说,主要是他参军之前在鞍钢当工人时攒下来的,还有一些是参军后攒的。雷锋在部队每月津贴6元钱,除了买书、买牙膏外没什么花销,他说:“攒下的钱存起来,要支援国家建设。”

  王玉珍的记忆中,雷锋存款的时候多,取钱的时候少。1961年夏天,雷锋急匆匆地跑进储蓄所,要从账户里取出200元钱。看着他把一点点攒的钱都要取出来,王玉珍很纳闷,就问雷锋:“一定是家里着急用钱吧?”“家里?……对,是家里有急用。”雷锋回答。王玉珍快速为雷锋办理完取款,把200元钱交给了雷锋。雷锋接过钱,说了声“再见”就走了。

  后来王玉珍才知道,雷锋从新闻中得知全国各地成立人民公社的消息时,决定把200元钱捐赠给刚刚成立的抚顺市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公社工作人员不忍心收下雷锋辛苦攒下的钱,在雷锋的一再请求下,才勉强收下其中的100元钱。另外的100元钱,雷锋随即捐给了正在经受洪灾的辽阳灾区。中共辽阳市委在收到雷锋的捐款时,考虑到他只是一个部队战士,这钱积攒得不容易,又把钱退回了部队。

  1961年9月9日,雷锋再次来到七百储蓄所,将辽阳市委退回的这100元钱存成了半年定期,这也是王玉珍为雷锋办理的最后一笔业务。1962年3月8日,这笔定期存款到期了,可存款的主人一直没有来支取。1990年,经抚顺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学雷锋基金会,雷锋的存款成为“雷锋基金”的火种,延续着雷锋精神。现在雷锋的这笔存款依然存在银行里,成为一个历史的见证。

  时间走过一个甲子,雷锋的这张存单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储蓄所的名字经历了几次更名,为雷锋办理业务的王玉珍也成了耄耋老人。几十年里,她一遍遍地讲述着雷锋的故事和他勤俭朴素的美德。

  雷锋的“吝啬”与“慷慨”

  在亲历者的回忆中,“吝啬”与“慷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词都出现在了雷锋的身上。

  雷锋对自己是吝啬的,吝啬到一双袜子、一瓶汽水都不舍得买。雷锋有一双千层底的袜子,是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送给他的,他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一直舍不得扔。部队发军装,他只领一套。他还做了个“节约箱”,收集螺丝帽、破手套等旧物,巧加利用。从小失去亲人的雷锋,将简朴的生活发挥到极致,他不在意衣服有没有补丁,天冷了有件衣服穿,饿了有饭吃,这就让他内心感到温热。

  雷锋是慷慨的,从小受尽磨难的他,在体味到生活的甘甜之后,想做的就只有回馈,无条件的回馈。雷锋生前战友冷宽回忆,在支援国家建设、回馈社会、帮助战友的时候,雷锋大方到可以倾其所有。雷锋上小学的时候就捐出了他的第一笔捐款。他上小学时正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当时全国开展捐飞机大炮运动,雷锋就把堂叔给他的200块(相当于现在的2分钱)零花钱全部捐出去了。“虽然钱不多,但这可是雷锋全部的家当,这说明雷锋在很小的时候,就具有了无私、忘我的高贵品格。”冷宽说。

  1958年,望城县(今长沙市望城区)要成立团山湖国营农场,号召青年团员捐款买拖拉机。当时雷锋一个月工资23元,他只留了几元钱吃饭。剩下的钱,他本来是想买一床新被子的,知道此事后,便把所有的钱全都捐了出去。最后,雷锋成了那次捐款钱数最多的人。

  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乔安山曾多次回忆雷锋偷偷以自己的名义往家里寄钱的故事。有一回辽阳发大水,乔安山家里被水淹了。雷锋知道后,就以乔安山的名义给他家里寄钱。“雷锋一共给我家寄过两回钱,每次10元。后来有一次母亲生病,他还给我拿了10块钱和一斤饼干。寄钱的事要不是后来母亲问起,我可能会被一直蒙在鼓里。”回忆与雷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乔安山动情地说。

  “雷锋存折”已捐出近140万

  雷锋就像一粒火种,只要有需要他的地方,纯净的火苗就会照亮黑暗。1990年,抚顺七百储蓄所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抚顺雷锋储蓄所,后升格为雷锋支行。如果你今天走进雷锋支行,会发现里面雷锋的元素处处可见:支行有歌颂雷锋的原创歌曲,员工佩戴雷锋徽章,大厅两侧有学雷锋文化墙,雷锋事迹展示区里有雷锋塑像、照片和事迹介绍,就连取款袋和便民伞上都印有雷锋头像。

  2010年,当时的雷锋储蓄所和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发起了续存“雷锋存折”的活动,以“雷锋”的名义重开了一个爱心账户,专门用来帮助困难群众。第24任雷锋班班长黄帮维把2400元工资全部存入了“雷锋存折”。续存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当天存折里的存款就突破10万元。2018年,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在全省开展“雷锋存折续存”活动,号召全行员工成为雷锋精神的种子、让爱生长,共筹得善款130余万元。2023年2月,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再次发起“雷锋存折续存”的号召,全行员工自发地积极响应,四天时间共筹集善款27万余元。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雷锋的存折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着雷锋的爱心。2010年3月,云南发生特大旱灾,“雷锋存折”以“雷锋”的名义,将2万元寄往灾区。2013年,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海阳村遭洪涝重灾,救灾官兵撤退前,启用“雷锋存折”为村里捐款5万元……至今,全国21个省区市都收到过以“雷锋”为名的捐款,“雷锋存折”相继支出近140万元,惠及7590余人。

  雷锋的宝库

  一件雨衣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中有一件军绿色的雨衣,正是雷锋雨中送大嫂时穿的那件。

  那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孩儿,手里还拉着个小孩儿,背着包袱,在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獐子沟。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孩子冒雨朝獐子沟走去,一直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她们送到家。一件雨衣能为雨中赶路人遮风挡雨,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黑暗中的一缕阳光。

  继承者说

  无论在哪儿都要努力地发光

  朝阳开放大学教师姜姿羽在社区上党课。

  辽宁省“最美志愿者”姜姿羽

  学雷锋,就要像他一样,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在哪儿,都要努力地发光。

  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我要用“音乐的力量”践行志愿服务精神,通过音乐党课的形式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传播正能量。雷锋就是通过一件件小事去感染身边的人,带动身边人传播正能量的。新时代,要学习雷锋也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做人,努力奋斗,不负韶华,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谱写青春之歌。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