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小人物 书写大时代

高满堂从艺40周年暨编剧艺术研讨会在沈举行

落笔小人物 书写大时代

  辽宁籍艺术家高满堂曾经创作过《闯关东》《温州一家人》《老农民》等多部优秀电视剧。

  本报记者 赵乃林

  核心提示

  5月8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省文联共同主办,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承办的“高满堂从艺40周年暨编剧艺术研讨会”在沈阳举办。20余位来自国内的专家学者、影视剧导演、演员、制片人围绕高满堂的电视剧创作历程、艺术特色及作品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与会者在探讨高满堂创作实践具备样本价值的同时,还就如何引导文艺工作者更好地深入生活、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助力我省影视剧创作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凝聚起文艺力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专题发言。

  “今年是我从事电视剧编剧40年。我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见证者之一。”这是研讨会上,播放高满堂从艺40年主要作品回顾短片后,高满堂作主旨发言的开场白。

  短片中,高满堂创作的《家有九凤》《大工匠》《闯关东》系列、《北风那个吹》《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老农民》《老中医》《老酒馆》等电视剧,一个个片段闪过,尽管题材各异,但都是宏微相间的精品力作,同样呈现出震撼人心的大手笔、大气魄、大气势,折射出剧作家紧扣时代脉搏的创作敏感和博大深厚的家国情怀。

  记者采访高满堂,他很简洁地说出了自己遵循的创作原则:“追求大精神、追求大境界、追求大前途,是我创作的一贯坚持。再大的题材,我也要设法落笔在一个小人物身上,就是要‘寻找可以折射太阳光芒的那颗水滴’,在波澜壮阔的年代大背景下,体察、关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才能让宏大的题材更亲切、更人性、更有说服力。”高满堂这样说,他还特别强调“三不写”,即不写不熟悉的人、不写不熟悉的生活、不写不熟悉的人生。

  言及2008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高满堂回忆说,虽然历代人闯关东的故事从童年一直听到中年,但在剧本创作初期,他驱车7000公里,横跨辽吉黑、齐鲁大地,历时一个半月,走遍了4个省的图书馆、档案馆,却没有查阅到一部关于闯关东的资料和书籍。2000万人300年间前赴后继闯关东的史实,竟然只是一部口头文学。后来总算采访到了还健在的几位闯关东的老人,但均已高龄。说起当年的苦难和抗争,他们有泪水,也有惊天动地的豪气。如果再晚几年写这部剧,闯关东只能变成久远的传说了。

  如果说创作有秘籍,那么高满堂的秘籍就是到生活现场寻找作品的感人力量和人物的深沉魅力。他创作《大工匠》,在工厂陆陆续续待了3年,接触工人多,工人的形象已经活在他的脑海中,包括《钢铁年代》中尚铁龙、杨寿山等角色定位,都能找到现实里工人的影子。创作《老农民》,5年时间里,他跑了山东、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农业大省,前后采访200多人,采访笔记一大摞。他常说,一切鲜活生动的人物,都不是在咖啡吧里、空调房里、冰镇啤酒里诞生出来的。“作品要上去,作家必须‘沉’下去,深入真实的生活中,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中,拿出来的作品才能感动自己,感染别人。”

  研讨会上,特别为高满堂颁发了从艺40周年纪念牌。纪念牌由我省特产的辽砚紫云石制作。接过纪念牌,高满堂深鞠一躬。他说:“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我也爱把辽宁的故事讲述给全国的观众。我这些年写了《大工匠》《漂亮的事》,现在正在创作一个叫《工人家庭》的剧本,写辽宁一个工人家庭四代人和一个工厂从1958年到2018年60年的工业史和人生之路。我还要为我的家乡书写更新更好的篇章。”

  高满堂的作品都是反映主流生活的。采访中,高满堂特别强调,主旋律和市场化会有很好的结合点,写好主旋律就会有市场。

  新闻延伸

  做大影视剧版图 写出辽宁的精气神

  推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辽宁具有较强的优势条件。从文化积淀来说,这里有独特的红色文化,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工业文化;从人才储备来说,辽宁籍影视文化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经成为行业内的翘楚,愿意随时为家乡贡献力量;从发展基础来说,辽宁是文艺大省,这两年已推出一系列有影响的精品力作,特别是电影《钢铁意志》被中宣部列为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影片之一。这些都为推动辽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脉”辽宁影视剧创作,发力点在哪里?高满堂认为,要瞄向现实主义主旋律创作持续发力,尤其是现当代题材辽宁的工业是值得大写特写的,需注意的是,好作品仅是工业题材还不行,还要讲求艺术表达形式,具有文化气质,所以说要大写特写的不是工业题材,而是辽宁的工业文化。

  研讨会上,“辽字号”影视剧创作如何向着更广阔的现实生活拓展、如何以更深厚的思考驱动创作实践,推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思想深度和现实“鲜度”的好作品,这是与会者聚焦的话题。电视剧《家有九凤》的导演杨亚洲认为,从高满堂的创作实践看,就是书写独特的地域资源,塑造真实、平实但不平庸为老百姓所喜欢的鲜活人物。导演刘江拍过高满堂的《老酒馆》,谈及拍摄感受,他说,作品故事情节感人,体现了剧作家创作生活的扎实、厚重,正因为深耕了生活,贯通了地气,作品才充满了时代气息和现实观照,而这也是影视剧创作的一个鲜明导向。

  新时代对辽宁的影视剧创作提出新挑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认为,从影视剧创作切入,辽宁文化建设要抓好两个重点,一是配合打好新时代“辽沈战役”,讲好高质量发展辽宁故事,面对时代现实,表达辽宁人的精气神;二是深度发掘辽宁独有的历史题材资源,如红色“六地”文化,用辽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在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范咏戈看来,有丰厚的历史资源和在当代崛起与担当的现实,辽宁堪称影视剧创作资源大省,以高满堂创作为新的标杆,进一步挖掘独特资源,讲好辽宁故事,做大影视剧版图,使资源大省成为影视剧大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马琳说,以高满堂为代表的辽宁剧作家是振兴辽宁文艺的重要力量,以作家之笔讲述辽宁故事,鼓呼辽宁振兴是人民所需、时代所需。而影视艺术巨大的传播力影响力,尤可成为辽宁文化的大IP,为众目所瞩,引八方来客,助辽宁振兴。

  一枝独秀不是风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建议,高满堂的影视剧创作在全国影响很大,辽宁应乘势再向前推进,对高满堂创作做一个系统的学科式的艺术类课题研究总结,这将更好地在全国展示辽宁影视业的成就,不只是作品,也在理论上、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全国提供宝贵借鉴。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打一场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在这场伟大实践中,文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影视艺术。记者了解到,在文化强省建设过程中,我省将把影视文化产业摆在重要位置,采取有力举措、提供支持扶持,推动辽宁影视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研讨会上,高满堂热情而自信地向文艺创作同行们发出邀请:“请更加关心帮助辽宁的文艺创作,辽宁是一个文艺创作素材富矿,精彩的故事在这里等你!”

  发言摘编

  辽宁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有着大工业的恢宏气势和艰辛的历程,是中国工业史上最壮美的篇章。近些年,我笔下叙述了反映大连特钢厂的电视剧《大工匠》,反映鞍钢的电视剧《钢铁年代》,以及现在着手下笔的《工人家庭》剧本,都是对辽宁工业文化发展60年历程的回顾。如今,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革,辽宁正在向好发展,未来不可估量!作为辽宁人,感到非常振奋。辽宁是文艺创作素材的富矿,文艺工作者应更多关注本土题材创作,仔细回顾和梳理创业之路,为辽宁书写更新更好的篇章,提振人民信心。

  ——高满堂(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著名影视剧编剧)

  辽宁是新中国工业的排头兵,也是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弄潮儿,具备影视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今年又提出在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作为一名演员,我在参演《闯关东》时,对辽宁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风情非常有感触。高满堂对创作始终抱有一片赤诚、一颗匠心。40年来,他一以贯之的创作主线,就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从宏大的历史场景到具体的人性细微处刻画,无一不体现出辽宁这片黑土地上百姓的个性特色,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影视剧创作人才涌现,接力讲好辽宁故事、传播好辽宁声音。

  ——陈宝国(著名演员)

  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叫好叫座的影视精品。高满堂能创作出这么多经典剧作,就在于他能行千里路、看万卷书。在创作《闯关东》时,他走了7000公里,随时记录获得的信息并整理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塑造出一个个荧屏形象。可见,作为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路上的所见所闻、所见所感才能成为源源不断的故事精华。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影视人才追随着高满堂的脚步,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把影视创作的目光投向辽宁,创作出更多具有辽宁辨识度、彰显新时代辽宁风采的优秀影视作品。

  ——侯鸿亮(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影视剧制片人)

  高满堂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回看他的创作历程,我感动于他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他的作品带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突出时代特点的同时,通过鲜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他写足了人间烟火,写活了芸芸众生。他的笔触始终没有离开黑土地上的平民百姓,字里行间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风情,流淌着亲切质朴的情感,故土成就了他笔下的故事。同时,他的创作还带有朴素的人文关怀,多以百姓生活为蓝本,描绘厚重的日常生活,关注小人物的愿望、情感,从而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杨亚洲(著名导演)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