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万元月薪“铁饭碗”去做公益

  刘海涛在郑州水灾中救援。受访者供图

  刘海涛放弃每月1万多元“铁饭碗”,加入救援队做公益,上山下海危险不说还不赚钱。妻子说他自私,不赚钱孩子怎么办?跑回娘家好几个月没理他,刘海涛老父亲为此上了火,身体吃不消。

  近五年的坚持,一件件公益的积累,刘海涛帮助找回老父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走失“战友”,帮助洪灾中的居民。家人都看在眼里,慢慢地接受了刘海涛做公益这件事,妻子回到刘海涛的身边,老父亲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刘海涛的生活。这个周六,刘海涛将参加旅顺口区“最美家庭”颁奖。

  洪水中拖着近千斤动力艇前行

  今年49岁的刘海涛出生于大连市旅顺口区,是一名退伍军人,退役后成为一名铁路职工。2018年9月15日,他加入万众旅顺救援队,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一年后因为突出表现,他升任旅顺队队长,之后他毅然辞掉工作,放弃了每月1万多元“铁饭碗”,专职做救援做公益。

  刘海涛体能素质超强,有“水底蛟龙”雅号,“我从小在海边长大,水里的活肯定行!”刘海涛昨日接受记者采访,自豪地说:“我先后拿到国家应急救援员五级证书、AOW进阶开放水域潜水员,2019年参加在沈阳举办的全国民间救援队大比武,与大连万众应急救援队选派的9名选手拿下团体赛冠军。”

  2021年“7·20郑州特大洪灾”发生后,刘海涛和他的万众队友第一时间赶赴洪灾前线。他带领队员负责驾艇救人,灾后消毒消杀,进入灾区核实灾民实际需求,配发应急救灾物资。刘海涛回忆:“我发现被洪水围困的居民,在外围的接收物资比较方便,也有一定的储存,我和队员就决定往里进,寻找那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当时我驾驶的是15匹马力的艇,往里进顶着水流加上弯道,很是艰难。往外运送被困居民时,又遇到地势高的困难,人上来船就会托地无动力,我就下到没过腰部的洪水中,用绳子拖着近千斤的动力艇前行。”

  为了尽快把受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刘海涛连续作业,体力不支时,他就喝口水、吃口面包。

  由于长时间身着潜水湿衣,上岸后来不及脱,热出痱子,很痒,他就涂点药,接着干。

  刘海涛说:“在新乡的日子里,我天天寝食难安,看到那么多人需要帮助,家园需要重建,自己只有一腔热血和浑身力气。只想着救人、帮人和尽快恢复重建。”

  “最困难时是队友顶着我前行”

  2020年2月的大连金州,北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连续几天的强降雪让这座城市瞬间放慢了行进的脚步。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刘海涛第一时间集结万众旅顺救援队,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应急响应,并迅速展开了志愿行动。从大年初五晚上开始出队,配合金普新区卫生健康局在金普新区四个高速路口24小时轮班坚守岗位,之后参加金州高速口测温排查13天,旅顺水师营防疫卡口值守69天,为过往车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刘海涛坦言:“没想到疫情会持续那么久,最累最困难的时候想到过放弃,是队友顶着我前行!他们对我说‘队长,有任务你就接,我们大家一起干!’人越聚越多,于是我接下了人员运转、大数据 筛查、核酸、扎疫苗、养老院入户扎疫苗等等任务,在队友的帮助下一一完成”。

  个人出资10万多元租、购器材

  为了队伍更好地发展,刘海涛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个人出资10万多元租赁和购买服务器材,通过刘海涛的努力和队员们的赞助,队部已经初具规模。完善了各类搜救设备,确保队员出队安全。在1000余次的志愿服务中,队长以身作则,亲自带队,无一缺席,硬生生把“业余”变成了“专业”,从“临时”变成了“全职”,队部就成了刘海涛的“家”。

  越来越多的人被刘海涛的雷锋精神所感动,“万众救援”建队以来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159名队员。渐渐地,旅顺口区委、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关注到了他所倡导的爱心公益,在政府部门的帮助扶植下,2021年4月10日上午,大连市旅顺口区万众应急救援服务中心正式揭牌。

  在他的带领下,在旅顺地区展开水域救援、城市救援、山地救援百余次,成功找到走失者100余人。仅2021年就出队近400次;出动队员4000余人次;出动车辆3000余辆次;出动救生艇65艘次,公益服务时长近20000小时,其中防疫消杀10余次;搜救寻人82次;防疫保障110次;水域救援38次;跨区域救援19次;应急救援专业宣传活动10次……

  找回走失战友 父亲终于理解他

  刘海涛“裸辞”跑去做公益,老父亲开始时不理解,一股火上来差点病倒。不过,几个月后的一件事,让老父亲改变了想法。

  刘海涛的父亲住在部队大院。一次,有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战友”走丢了,大院里老伙伴们都在着急。正巧是刘海涛的救援队在寻找走丢的老人,在出动数十人再加车辆的寻找下,成功找到了老人并安全地把老人送到家。

  大院里的老人都夸赞:“是老刘家儿子找到的!”刘海涛的父亲通过这件事,理解了刘海涛,说儿子是在做好事,还每月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补贴刘海涛的生活,刘海涛的妻子也重新回到他的身边,支持刘海涛做公益。

  刘海涛的从业经历比较丰富,做过驾校教练、修过手机、修过铁路、做过厨师,而做公益能坚持这么久,刘海涛表示,是一次在医院陪护父亲的时候,父亲问了自己一句话:“儿子,你做了那么多工作,哪个能坚持久啊?”这句话对刘海涛刺激很大,遇到困难,比如在茫茫大海上搜救一星期,坚持不下去时,刘海涛就用父亲的话鼓励自己不放弃。辽沈晚报特派大连记者 张宇

  对话刘海涛

  把救援和公益当事业

  辽沈晚报记者:你今年49岁了,救援队的工作准备做到什么时候?

  刘海涛:准备做到我体力支撑不住救援工作的时候,把自己喜欢的事当事业做,舒服。为了保持身体状态,我每天晚上都跑5公里。

  辽沈晚报记者:做救援、做公益,带给你的收获是什么?

  刘海涛:我在单位上班时有个工作证上面写着退休年龄,一眼看到头儿,而从事救援工作,我学习了水域救援,绳索救援,一直在学习在进步,下一步还要学习地震破拆,我喜欢这种学无止境的状态。从事公益又让我感觉到被需要的温暖。

  辽沈晚报记者:你12岁的儿子怎样理解你的工作?

  刘海涛:我注意从小就给儿子灌输做好事的习惯,儿子不仅支持我,有时也参与做公益。搜救时我偶尔会带着儿子,春节“扫红”(打扫鞭炮碎屑)时,儿子也跟着。“扫红”不是过了零时吗,我就问他“困不困?”他说“不困,精神着呢。”

责编:杨 旭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