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百年,起航东大。9月16日,东北大学将迎来百年校庆,为建成“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愿景和目标凝聚力量。东北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始终秉承“实干、报国、创新、卓越”的文化品格,勇担“民族复兴”的大任,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传承创新,科技报国。新时代,东北大学Action团队连续四年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中夺冠,并5次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他们始终高喊“拒绝平庸、挑战极限”的口号,在科技创新竞赛的舞台上砥砺奋斗,追梦前行。
传承、创新的科研理念
9月9日,星期六。一如工作日,东北大学Action实验室里,导师丛德宏教授和ACTION团队队员都在埋头忙碌。随着“咚咚咚”的声音寻去,一台机器人正在垫着排球,队员在旁反复调试,这是Action团队在为下一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做足技术积累。在创新的路上,他们从未停下脚步。
“实验室的发展离不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努力,只有传承到往届的技术基础,快速站到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丛德宏教授与团队成员认为,技术的传承与创新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不能跟着别人后面跑,那样永远不可能超越。我们必须研发出有特色的机器人,开拓出自己的赛道,实现技术的突破,才能超越别人。”
2013年,Action团队开始自主研发驱动器,从最初的想法到结构设计,从软硬件设备制作到后期的调试完善,他们坚持使用国产电机带动机器人。经过一次次地尝试,直到2018年,他们替换掉了所有进口产品,自主研发的驱动器配上国产电机,实现了性能完全碾压同类机器人。同时,机器人身上安装了同样是团队自主研发的浮动平面定位系统,这两项核心技术是他们在比赛中赢得优势的关键。丛德宏说,比起“冠军”,“创新”更让他们自豪,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不仅让机器人趋近完美,更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
实干、拼搏的团队风采
东北大学Action团队成立于2002年,二十多年间,这里汇聚了历届参赛队员500余人,参赛20次,13次跻身八强,季军4次,亚军2次,冠军4次……作为一支以在校学生为主力的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1岁,他们经历过高峰,也经历过低谷,但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压力,他们从没有放弃,始终用“行动”诠释着青年人的理想与担当。
为积极备赛,丛德宏教授全程指导学生调试程序、完善技术战术,队员们也放弃了休息时间,寒暑假全员留校,潜心钻研,“我们每天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到深夜才离开,临近比赛的时候晚上也会睡在这儿,打地铺。”“我们对实验室是有感情的,也是有责任的,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不会影响整个团队,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能出现纰漏。”在Action团队成员心里,实验室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家”,对于他们来说,努力不是为了比赛,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力量。
每年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团队成员都要提前两周到比赛现场调试设备。机器人受环境影响较大,即使在实验室里已经很完备,到达现场后还是会有“罢工”的情况。2022年比赛前三天的晚上,机器人的一个模块出了问题,来不及多想,各组同学说干就干,立即展开检修工作。窗外瓢泼大雨,他们在比赛场地打着手电坚持检修。“场馆闭馆时,我们还没有修好,于是我们找到一些塑料袋,并脱下自己的衣服,遮挡着机器人回到寝室,一直修到第二天凌晨,最终机器人出色地完成了比赛,并获得了亚军。”队员臧俊尧讲述这些,有些自豪。
科技筑梦、强国有我的百年使命
沿着“创新型、特色化、开放式”发展道路,东北大学培育的40万名学子遍布全球,成为助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精英翘楚和社会栋梁。
在东北大学校园里,活跃着数百支大学生创新团队,他们拼搏在国内外各大科技竞赛的赛场上。团队的成长、学生的成才都与学校的支持密不可分。从教师工作量认定到学生课程加分,从免修免考到创新学分,从场地经费支持到创新创业奖项设置和激励机制,东北大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配套,为学生创新创业和成长成才提供了优质的实践空间和资源。
在东北大学百年之际,“Action团队祝愿东北大学能够培养更多有担当、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希望我们实验室也能作出一些贡献。”丛德宏教授说。
Action,行动,是追逐梦想,是砥砺前行,更是东北大学这样一座底蕴深厚的学府给予青年人的力量。
记者:周艺凝 摄影:栾溪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