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践行新的文化使命的责任担当

  陆 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不仅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高等教育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方位推进文化教育和文化建设,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积极担负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任务

  高校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聚焦高校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勇担文化建设新使命,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担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高校始终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校着力引导青年学生赓续文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人才,要培养一大批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让中华文化在民族复兴中赓续不辍,发扬光大。

  担负着文化创新的重任。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始终保持生机活力。高校教学中要始终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创新性,把创新摆在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位置,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文化创新及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高校蔚然成风,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科学把握推进文化建设遵循的重要原则

  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一个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能否坚定文化自信,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更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精髓,为大学生提供一种稳定而深厚的文化自信。

  秉持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历史合理性,都有其时代进步性,都有着独特的优势。每种文明都有自身的局限,只有做到兼容并包,交流借鉴,才能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高校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教育教学要始终秉持开放包容,教育学生理解不同人类文明形态的价值意蕴和深刻内涵、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重大命题。同时,与世界各高校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建立文明对话平台,传播生动的中国故事,让世界各国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高校的思想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高校要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责任扛在肩上

  要自觉担负起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高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传播,并自觉将其贯彻落实到高校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要进一步强化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职能,主动肩负起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的历史使命。

  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把中华文化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和学生生活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以生动鲜活的素材,让大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导青年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弘扬奋斗精神,牢固确立强国复兴有我的责任担当。

  要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支撑。加强理论创造和学术创新,大力推进重大基础性学术工程,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积极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通过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通过提炼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让世界认识到“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发挥文化辐射作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更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搭建世界科学文化交流平台与阵地,加强学术互访和文化互通,积极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共同体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提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组织运用各种精彩的故事载体,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阐释好中国特色,用中国之治、中国之路、中国之理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更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世界表达,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责编:周艺凝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