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山水文化中

  奚梦泽

  中国的山水文化源远流长,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提出了山水仁爱智慧,把山水赋予了思想的色彩,让人们通过模山范水来修德。在中国人的审美体系里面,山水是最重要的主轴,古人的审美都是围绕山水展开的。山和水,似乎有了自己的品格。

  如果你时常感到紧绷,那就去山水间,寻找治愈的力量吧。抚摸山峦的坚硬,感受流水的柔软,汲取无尽的能量。山水,对中国人而言,已经远超自然景观的范畴,它蕴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能够承载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追求。

  看看画中的山水吧。在青绿山水间,关注山峦的起伏律动、细腻的色彩变化、畅意的山野生活;在墨色山水间,体悟大片留白、笔调浓稠、润泽韵味。

  读读诗文中的山水吧。跟随陶渊明驻扎“桃花源”,嗅一口芳草的鲜美,遥望飞鸟的踪影;跟随王维居于山间,看一眼月夜下的松林,静坐听山泉流水的声音。

  欣赏一下园林庭院中的山水吧。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假山瀑布……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呼应的形态,赋予了人造之物更深沉、更精神性的写实表达。

  山水,为何会有如此强大的治愈功能?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山水不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而是在心性与物象之间构建一种相互契合的关系。

  山水,是从历史深处走出的哲思。《说文解字》中这样解读山水:“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山,拔地而起,能生万物;水,汇聚众流,“天下莫平于水”。山水概念早已内化为我们思考世界的方式。

  山水文化是我国美学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起源于魏晋,魏晋时候有了山水画、山水诗的发展。山水文化从巅峰时期的宋代发展到现在,已过去1000多年,宋画、屏风、园林所流传下来的传统与形式,仍不断地为今天的艺术家提供创作灵感。

  “气韵生动”是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特征。宋代的文人画是由非常职业的一批画家画的具有文人气息的画。“气韵”在这里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气韵”看似抽象,实则有简单的判断标准,即是“变化”,凡是不可变之物,肯定是呆板、僵硬之物。屏风是中国画气韵呈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物质载体,屏风就是一个可变的东西。屏风为什么重要?它与宋代山水画的存在样态有什么关系?在中国的艺术体系中,屏风具有多义性,是很有特色的东西。屏风不仅是简单切分空间的手段,屏风既是“屏”,是“靠”,也是观看的对象。中国古代有卧游的传统,所谓“卧游”就是躺在榻上面看着屏风上的画面,去想象自己在园林里游走时的场景。

  现在很多人把屏风看成是分隔空间的家具,但是在古代,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屏风也是有分隔空间的功能,但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定义空间。通过屏风上面的作品,通过屏风上面的绘画来展示它跟人的关系。如北宋郭熙的《早春图》被绘制在屏风上,它就意味着这个空间具有一种美好的氛围,意味着在这个空间里面有一群心怀热爱的人。唐史曾记载唐玄宗非常喜欢山水画,他的一个屏风本来写的都是圣贤之语,后来这个屏风坏了,就换成了山水画,他非常喜欢,体现了他喜爱山水画的艺术旨趣。

  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可以说是山水文化的空间叙事。园林是中国文人艺术创作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主题,如何理解园林的象征作用?山水就是它叙事的语言体系和底层的逻辑架构。中国的山水文化有个天然的好处,它是一个可体验的文化,是每个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不断累积的经验。在园林里面,假山就是用一些天然的石头,太湖石或者黄石,去象征代表一些具象的山峰或者是大山,它是用具象的事物去象征抽象的概念。

  山水是人们深层心理结构的印记。古时人们会用一座大山来定义自己到底在宇宙什么位置。人类学认为,一座建筑其实就是一座山。山水文化就像停留在宇宙空间的一段音乐,每块石头、每个山体、每个细微的东西都是它合理存在的音符,有的时间会长,有的时间会短,因为它有节奏的合理性逻辑。

  寄情山水,徒步、钓鱼、露营,现代人似乎越发想要亲近自然,重新与山水世界建立联结。山水中,有知音相伴的理想。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高山流水,足以解忧。山水中,有治愈的力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芳草萋萋、林木挺拔、流水淙淙,俗世的烦忧哪有不抛到脑后的道理?你只需全身心地沉浸其中就好。

  山水是理想生活的心灵福地,寄托了一代代文人墨客的理想。山水不仅仅是被凝视的景观,而且是内化于心的人文风光。

  山水的概念很大,从文学到绘画,从哲学到历史;山水的概念又很小,小到一个景观,小到一株盆景,小到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安身其中的澄明之境。在山水间,进入放空自己的状态,“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放下一时的得失,与古人对话,与伫立千年流淌千年的山水文化相连,你能获得宁静又笃定的力量。

责编:周艺凝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