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根本遵循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徐 健

  编者的话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我们推出特别策划,牢记嘱托、见行见效,深入贯彻落实思政课教师“六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推动全党全社会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分析了课程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要点,为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遵循。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提升育人效果。

  守好思政课改革创新之本

  深刻把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围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教育战线育人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从“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到“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抓住”,再到“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等,深刻阐明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要认识到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要把办好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思想和行动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引导功能,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能够塑造青少年的价值观,关系着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培育。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是必须坚守的根本原则。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发挥思政课坚定信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重要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夯实思政课改革创新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实质上是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和格局再拓展。要深刻理解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努力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构建“大师资”,持续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作用。

  要搭建“大课堂”,增强育人实效。要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聚焦“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坚持用好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着力构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形成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支撑、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辐射的课程群,形成思政课教学的“圈层效应”。同时,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把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方式方法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要搭建“大平台”,推动育人模式同频共振。各级学校要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积极参与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形式开展校内实践教学。要把“大思政课”摆在教育信息化突出位置,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思政教育资源建设,加大优质资源推广使用力度,集全社会资源建好“大平台”,让网络“思政大课”、在线教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网络主题宣传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为学生提供集亲和力与针对性于一体的思政大课堂。

  要培育“大师资”,绘就育人同心圆。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要通过培养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思政课师资队伍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鼓励党政领导干部兼任思政课教师,实施校领导、老同志、先进模范上讲台制度。实行思政课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制度,邀请社会各界先进代表进入思政课课堂担任兼职教师,凝聚社会育人“大师资”,共同建设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抓牢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这为新时代怎样办好思政课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要在把握思政课建设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一刻也不能离开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全面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要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持续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八个相统一”为导向丰富思政课改革创新方法。“八个相统一”深刻总结了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构成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重要遵循。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系统、深刻把握其精髓要义和科学方法,坚持践行“八个相统一”,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强化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课程体系,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推进思政课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等方面的培优创新,多渠道打造信息技术思政“金课”,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和学习资源数字化,建立起智能化虚拟性的学习互动新型育人场景,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感,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切实以强化使命担当为目标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知识传播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把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标准。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积极适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做“政治坚定、情怀深厚”的信仰之师,“思维创新、视野广阔”的博学之师,“严于律己、人格正直”的品行之师,切实承担起“铸魂育人”的神圣职责,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同时,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教育,引导思政课教师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实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努力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责编:盛 楠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