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中皇后”辽宁安家

  本报记者 李 越

  现代化的智能大棚里,层架式菌床整齐排列。菌床上“长”满了鸡蛋大小的竹荪蛋,其中一些竹荪已经“破壳而出”,探出色泽乌黑的菌帽、仙气飘飘的菌裙以及笔直洁白的菌柄。这是3月29日,在朝阳市龙城区联合镇的辽宁蘑磨达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内,红托竹荪出菇时的场景。

  “温湿光气等条件控制得不错,这潮菇长势很好。咱们的‘南菇北移’很成功。”省农科院所属微生物研究院药用蕈菌研究室副主任柴林山,一边查看红托竹荪的长势一边说。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被称为“菌中皇后”,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自古就被列为“草八珍”之一。红托竹荪是可食用的竹荪主要品种,天然分布于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区。

  红托竹荪这种菌类非常稀奇,且浑身是宝。其在生长过程中先形成竹荪蛋,之后竹荪像孵小鸡般破壳而出,完全长成后很快会自溶萎缩,需抓紧时间采摘。菌裙和菌柄是竹荪主要的食用部分,竹荪蛋则含有丰富的胶质类物质以及花青素、黄酮等抗氧化物,是做食品深加工的优质原料。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消费升级,红托竹荪日渐走入大众视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省农科院所属微生物研究院敏锐捕捉到这一发展趋势,同时也为丰富辽宁省食用菌品种,自2019年开始采集、引进竹荪菌种,开展菌种选育及驯化研究,获得红托竹荪优良菌种,并从2021年起深入开展菌种生产技术和栽培模式等研究,通过在智能化设施大棚内运用工厂化层架栽培方法,解决了菌种生产周期长、栽培技术缺乏数字化指标等问题,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红托竹荪的“南菇北移”,填补了我省乃至东北地区红托竹荪生产的空白。

  目前,省农科院所属微生物研究院在将红托竹荪驯化栽培后,正研究将其“吃干榨净”。“智能化大棚可实现产品周年生产,竹荪反季销售效益更可观。以往被丢弃的竹荪菌托也被利用起来做深加工了。”柴林山说,竹荪菌托中的胶质类物质是做面膜的好原料,抗氧化物的提取应用则更为广泛。小小的红托竹荪,其价值正在被深度挖掘。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2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