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之花”开遍辽沈大地
——我省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陈博雅
不断优化拥军优属政策,建设拥军窗口,打造拥军示范街、双拥主题公园,创作双拥主题文化作品……近年来,我省军地各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力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以更高标准助力部队深化改革、以更大力度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以更实举措解决官兵后顾之忧,双拥法治保障更加健全、拥军支前体系更加完善、双拥社会参与更加广泛、尊崇尊重氛围更加浓厚,“双拥之花”开遍辽沈大地。
高位推动,构建双拥工作新机制
省委、省政府站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高度,把双拥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全局系统谋划、高位推动。省军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军地各方力量,投身辽宁全面振兴,助力部队备战打仗。
近年来,我省围绕事关军地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专题研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先后制定《辽宁省拥军优属规定》《关于做好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40余个。
同时,各地积极研究制定拥军优属、军转安置、优抚褒扬等配套政策文件,推动全省双拥工作步入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如本溪市、朝阳市、盘锦市推出了健全优待措施、提高退役安置质量、落实军嫂就业安置和军娃教育优待等50余条措施,让尊崇军人落到实处。
聚焦双拥文化建设,我省组建“老兵宣讲团”72个,开展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等宣讲,持续开展“抢建英雄谱”活动,编印《致敬百位英雄》系列红色书籍,采录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历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和新时代双拥故事;军地联合评选表彰“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等优秀典型420余名,建立健全新兵入伍欢送、退役返乡欢迎、立功受奖报喜等全流程尊崇机制,让“参军受尊崇、退役得尊重”深入人心。
优化服务,提升拥军支前新质效
“后方”连着“前线”,“后方”稳才能“前线”强,我省始终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军人家属就业、子女就学“三后”工作,下大力气解决涉及部队官兵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省退役军人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等部门,深挖安置潜力,优化岗位结构,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实现了部队、退役军人和接收单位“三满意”;妥善安置随军家属,落实军人子女入学等优待政策;建立退役军人就业信息共享和部门工作协同机制,开展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组织招聘活动1375场、提供岗位97万余个,推动实现就业7万余人、专岗专招1.1万余人。
省退役军人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协助部队解决住房办证难题,为万余军队住户办理住房登记手续;省住建厅推动老旧楼房综合改造,为海岛前哨部队做好后方保障;深化落实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加强军供站、优抚医院、光荣院综合保障能力建设,更好服务优抚对象……军地联动,一体推进军人军属荣誉激励与权益保障,实实在在解决军属困难。
军地联动,形成社会拥军新风尚
让爱军拥军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社会化拥军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全省千余家企业、社会组织踊跃投入拥军行列,拥军“朋友圈”不断扩容。
沈阳市持续拓展退役军人优待证使用场景,推出退役军人专属住院补充医疗保险项目;大连市上线拥军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查询优待政策、领取优待优惠券等服务;丹东市发动200余家企业开展优先优惠活动;营口市建立“双拥示范街”,33家拥军优属示范商户提供70余项优待服务;锦州市21处名胜古迹、景区等场所面向全国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待服务;阜新市开发“阜新惠军”APP,关联拥军商家100余个,实现惠军“码”上办、尊崇“码”上达;辽阳市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积极打造“戎耀襄平”拥军品牌;铁岭市举行“情暖老兵·结对帮扶”公益活动,已有社会拥军志愿单位超百家;鞍山市、抚顺市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持续深入开展科技、教育、文化拥军等活动。
目前,我省已成立拥军服务社会组织74个,直接参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非公有制企业2600余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社会化拥军新模式。
驻辽部队积极投身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共有120余支部队与帮扶村巩固深化结对关系,累计投入2500余万元优化升级帮扶项目,帮助地方义务植树15万株,改善水体环境670余亩;抢险救灾300余次,联保部队巡诊受灾群众11.2万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诠释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赢得了全省人民的高度信赖和广泛赞誉。
军民携手并肩,辽沈大地处处涌动着军爱民、民拥军的暖流,绘就一幅幅动人的双拥画卷。
责编:盛 楠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