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文
看点
衣食住行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饮食文化史。围绕饮食文化,从古至今被艺术家们津津乐道地予以描绘,不少和饮食有关的艺术作品,成为经典之作,这不仅拓展了艺术史的叙事空间,而且增加了饮食文化的思想厚度。《不散的筵席:艺术中的饮食文化史》一书,把饮食、艺术和文明三者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饮食与艺术交融的独特画卷。
历史与文明藏在每天饮食里
饮食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关乎口味与生存,其背后还彰显品位与文化。《不散的筵席:艺术中的饮食文化史》(以下简称《不散的筵席》)的作者吉莉安·莱利,是英国当代著名美食作家,知名食物史研究者。《不散的筵席》以艺术作为切入口,讲述饮食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演化及其背后的故事。
《不散的筵席》梳理了自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在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中对于食物的描绘,指出艺术作品补充了大量文字史料所无法提供的信息,比如肉类、鱼类、奶酪和蔬菜如何风干,或者如何使用蜂蜜来保存蔬菜。此外,艺术作品还能展现过去人们耕作、放牧、狩猎、收获以及交易的情景。通过讲述美术作品中食物与神话之间的广泛联系,回答了一些看似无解的问题:比如引发特洛伊战争的金苹果究竟是哪种果实,以及我们对中世纪艺术中出现的果实的误判其实受到其象征意义的误导。
《不散的筵席》收录了200余幅美术史上的经典画作,包括古代手稿、浮雕、插画、镶嵌画、版画、油画等,以及文艺复兴时期诸多名家之作。无论是作为艺术史还是文化史,该书体现出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学术碰撞。
人类自从事艺术创造以来,其视野就没有离开过饮食。上万年前的原始社会,人类就在洞穴壁上作画,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到法国洞拉斯科洞穴,都出现了栩栩如生的野牛画作。古埃及时代,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出,饮食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寓意。大约公元前1350年古埃及的一处壁画中,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富有的公职人员内巴蒙和家人,与家禽鸟兽在一起的场景。画面中,内巴蒙的食品柜已经装满了食物和酒水,他们一家在潮湿的地上游玩。画面中的鹅、河豚、罗非鱼等等,都是上好的食材。从古埃及的一些壁画、浮雕里能见到,那时富饶的尼罗河流域物产富饶,生菜、洋葱、大葱和大蒜生长茂盛。
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的一个彩色雕塑,表现了一位妇女研磨谷物用以做面包和啤酒的场景。那么遥远的年代,古埃及人就掌握了面包和啤酒的制作技术,然后人们去享用,这是何等的饮食体验。一方面,历史上文明程度高的区域,一般来讲水草肥美、物产富饶,同时拥有足够的食物,否则不可能支撑起文明向前发展。另一方面,文明发展程度越高,那么饮食的种类也越多,制作工艺和流程也就越复杂。所以说,饮食是文明的一个象征,文明也内化在一日三餐里。
艺术作品记录饮食文化变迁
古希腊—罗马时代,饮食已经成为一道壮观的文化风景。其中,古希腊时期的葡萄酒就是其中的代表。古希腊的葡萄酒,通常用陶制碗或双耳杯作为饮用器具。《不散的筵席》书中第56页的一幅插图中显示:陶碗上描绘一个美丽的女子靠在沙发上,凝视着装满葡萄酒的陶罐。其实,古希腊很多艺术作品中,均描绘了诱人的葡萄酒。
古罗马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大量描绘了水果和蔬菜。如罗马附近的莉薇庄园里一幅壁画中,生动地表现出果树、果实和飞鸟。画中描绘了23种植物和69种鸟。从画中可以得知,当时的罗马普遍食用苹果、梨子、樱桃、石榴、草莓等水果。2000年过去了,这些依然都是我们在享用的水果。
进入中世纪后,吃什么、怎么吃、如何吃,都有了仪式感。这个时期,饮食的丰富程度和现在已经相差无几。如书中的《呈上孔雀馅饼》《希律王的盛宴》《忍辱负重的格里塞尔达》等画作中,可以看出人们把吃饭这件事,升格为严肃的礼仪。这些画作中,人们的穿着都很讲究,餐桌、餐布都有格调,金质的、银质的餐盘等等显示出富贵。而一道一道的菜肴,无不显示出用餐人的高贵。从画面中不难想象,当时对食物的挑选、分割、切配等都大有讲究。如一整只的烤禽或烤兽,通常用长长的亚麻餐巾裹住,这不单是为了让食物从厨房到餐桌上保温,同样也是上菜礼仪的一部分。
饮食习惯和饮食方法,和一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具有紧密的关系。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大量和饮食有关的作品纷纷涌现,但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人文情怀。大约创作于1590年的油画《化身“四季”之神威尔廷努斯的皇帝鲁道夫二世》,给人的视觉体验尤其特别。画中,用果蔬和鲜花构建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的“画像”。画中的玉米、甜瓜、樱桃、梨子等,恰如其分地描绘在人的不同部位。作为一个皇帝,为什么会认可艺术家以这样艺术形式画自己?其实答案很简单,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食物永远是最重要的存在。
文艺复兴时期,还有很多直接描绘与饮食有关的静物画。如《盛在中式餐盘中的菜蓟、玫瑰和草莓》《盘中的樱桃和康乃馨》《比萨公爵花园的巨型南瓜》《巨型花椰菜》《柠檬》《艾克洛的面包房》《蔬菜小摊》《大餐》等等,这些作品按照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逼真地描绘饮食的世界。当然,画家们描绘饮食主题,都各有寓意,各有所指。
在西方的饮食习惯中,啤酒、面包以及各种点心,是生活中的标配。画家彼得·克莱兹在1636年创作的油画《早餐》中,就描绘了拥有面包、啤酒和鲱鱼的早餐。在棕色为主基调的画面中,玻璃瓶里装着的啤酒还冒着酒泡,棕黄色的面包还冒着热气,鲱鱼也是刚做好的,看上去口感不错。这样的早餐无疑是惬意的。再如格奥尔格·海英茨在1660年创作的油画《啤酒杯和坚果》中,啤酒杯上歇着一只苍蝇格外显眼。这是画家表达对现实的不满,还是象征着一种堕落呢?不同的人看了这幅画,内心都有自己的解读。优秀的艺术作品高妙之处就在这里,画中传达出来的意向和情感,从来都不是唯一的。
莱昂德罗·巴萨诺创作的油画《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的盛宴》中,表现了众多男女老少围坐在不同的餐桌前,尽情地享用水果和肉类等美食。画面中,食物极为丰富,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表情。
食物,是生活美学的重要意象。艺术中的饮食文化,是一部值得深入探究的“大书”,具有辽阔的学术探究空间,饮食文化拓展了文化的纵深空间。
责编:徐 硕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