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牢记嘱托辽宁实践一线观察之三

  本报记者  董翰博  孙大卫  赵婷婷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一年来,全省上下进一步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高站位优化开放布局、高标准打造开放环境、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高起点建设开放通道、高水平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持续推动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建设提质加速,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为全国开放发展扩空间、提质量、增动力作出辽宁贡献。

  深耕“试验田”

  场  景

  一次购物体验,远超苏雪的预期。

  9月2日,到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洽谈业务合作的苏雪,路过万通万疆跨境免关税体验店。当她走进店里,货架上一排排的进口美妆商品立刻激发了这位“95后”爱美女士的购买欲。

  苏雪看中了一款进口补水面膜,经过搜索、浏览、比对,该产品在几家网店售价都超过80元,在这里才69元。苏雪果断下单,并直言这次偶然发现让她收获了意外惊喜。

  除了价格相对较低,这里还不同于其他跨境商品免关税体验店需要等待物流邮寄,实现了“即买快提”。在完成体验店会员注册、实名认证后,苏雪将选购好的商品拿到收银台,扫码支付后系统生成订单、支付单、物流单,三单信息比对验证以确保消费信息真实性,随后将相关数据传至海关系统进行申报。海关系统核验注册的身份证信息,同时清关并反馈放行回执。收银台旁的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该笔订单的清关动态。约3分钟后,电子屏显示订单由“申报中”转入“待提货”状态,这也意味着订单通过清关放行,可立即在店外几步距离的快递驿站提货点提货。

  “买化妆品时,会关注出厂日期;买衣服时,会担心手感、色差,这些都是线上购买进口商品时,自己关心却又难把控的细节。”苏雪说,以往网上“海淘”,通关不确定性高、到货时效慢、购物不直观,这种即时提货的体验有助于自己买到更心仪的进口商品。

  “即买快提”的跨境商品购物体验,背后是一套高效运转的服务体系,可以洞见辽宁不断升级的改革开放举措。

  产业“生态圈”的协同发力。在沈阳综合保税区进口货仓内,工作人员有序地将商品扫描、打包、贴标签,海关工作人员也聚精会神地审核单证、查验货物,实行入区货物“随到随清、场内分流”的监管模式;与此同时,一辆辆满载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的运输车正排队驶离,奔向翘首以盼的消费者。“沈阳片区引入京东、天猫国际等重要跨境电商平台,建成3万平方米保税仓,提供了强大的货品仓储能力;海关等部门不断推出贸易便利化新举措,一直向着‘快一点,再快一点’努力,通关效率一直在提速。这些因素帮助我们形成了‘前店后仓’的模式,助力消费者快捷提货。”万同万界(辽宁)跨境电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若鹏说。

  国际“物流网”的拓展完善。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链条。苏雪看中的面膜,来自韩国仁川的运输航班。为了让“苏雪们”的面膜更快抵达,沈阳片区大力支持和发展跨境电商定班国际货运包机业务,打造东北地区跨境电商物流集散中心。2021年以来,相继开通沈阳至英国伦敦、美国洛杉矶、韩国仁川等8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累计执飞超380班,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75亿元。

  一系列创新举措助力沈阳片区跨境电商跑出“加速度”。今年1月至7月,沈阳片区跨境电商交易单量完成508.43万单,同比增长89.69%,交易额完成19.42亿元,同比增长23.97%。

  眼下,李若鹏正在忙着“双十一”的活动筹划与货源筛选。消费者五花八门的消费偏好与“再快一点、更好一些”的消费需求,等着他们去满足。

  背  景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自2017年4月揭牌运行,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运营7年来,在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国资国企改革等方面着力,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中取得明显成效。7年来,辽宁自贸试验区累计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以不到全省万分之八的面积,贡献了全省五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份额和五分之一的实际使用外资份额。

  当前,我省已经印发《辽宁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工作目标和23项重点工作任务,今年我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各地正在只争朝夕、埋头苦干,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坚决打赢自贸试验区攻坚之战。

  打造“大通道”

  场  景

  9月1日,大连港集装箱码头迎来一场秋雨。微凉的天气,大连港集发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重点项目经理李猛却忙出了一身汗。

  三天前,李猛刚接到奇瑞汽车的出口订单,需要将321辆小型SUV汽车,尽快以海运集装箱方式运送至土耳其。看似简单的要求背后,订舱、集货、空箱准备、装箱加固、查验、报关等一系列复杂工作,将全部由大连港集发物流负责完成。

  为了不让客户“涨库”,李猛立即联系车队将321辆商品车运回集发物流堆场,并尽快组织完成装箱。完成装箱后,李猛将基于已订舱的船舶信息,向海事部门申请查验并组织入港,安排报关资料等一系列手续。

  “今天天气不好,装箱完毕我还是想盯着点。”放心不下的李猛在堆场里忙前忙后。接下来,此批货物将向海事部门申请查验。自今年6月起,辽宁海事局对大连口岸汽车整车出口执行白名单制查验方案,对于进入白名单的企业优化查验流程。大连港集发物流便是其中之一。

  大连港为客户提供的优质服务还不止于此。不仅能够帮助离港口较近的客户提供订舱、装车、手续办理等“一条龙”服务,还能为“腹地”企业提供多式联运整体物流方案。

  “这几天,将有一批来自大庆、通辽的集装箱从大连港出海。我们利用自身的经验和资源,为客户提供了‘公路—铁路—海运’的整体物流服务,为其打通‘门到门’的‘最初’和‘最后’一公里。”李猛的自信来自大连港集发物流围绕畅通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作出的努力。

  近年来,辽港集团大连港已开通班列线路40余条,每周运行100余班,覆盖东北地区主要集装箱办理站100余个,口岸海铁联运作业能力95万标箱,可为客户提供高效海铁联运服务,并基于与口岸班轮公司的密切合作,成功拓展通辽、长春、沈阳等地“一单制”海铁联运班列。

  港口充足的海铁联运能力,不仅吸引腹地企业与其签约,也是国际班轮公司期待合作的物流伙伴。

  时至中午,雾气渐渐散去。李猛来不及吃午饭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办公室准备下午和客户的会谈。“现在有很多国际班轮公司,希望在东北地区开展‘一单制’海铁联运班列,这与班轮公司低碳环保理念相契合,他们需要合作伙伴帮助其提供配套箱管、箱修等服务,更希望通过合作伙伴的物流网将船公司与客户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的新机遇。”李猛说。

  说话间,装载汽车的107个集装箱已完成入港前手续,陆续安排入港准备出口。堆场短暂地“安静”后,一批新货物又将从这里出发直抵欧洲。

  背  景

  辽宁作为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是打造东北海陆大通道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我省依托三大口岸和中欧班列,不断完善向北开放运输大通道。已基本建成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公路、支线铁路为补充,沿海港口、民航机场和重要枢纽为支点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铁路是东北海陆大通道的重要载体,辽宁中欧班列已形成“三通道六口岸”全覆盖发展格局,联通汉堡、杜伊斯堡等10余个境外城市终到站,货物辐射全球20余个国家50余个城市。2023年,全省开行中欧班列780自然列,同比增长14%,发送货物8.6万标箱,同比增长29.5%,稳居东北地区第一、全国前列。

  港口是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联动的关键枢纽。截至2023年年底,辽宁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440个,设计通过能力7.7亿吨/年,均位列全国沿海省(直辖市)第五位。辽港集团已拥有集装箱航线179条,服务覆盖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区域的核心港口。今年上半年,全省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同比增长29.7%,以93.4万标箱的箱量位居全国第二。

  融入大格局

  场  景

  “当年,我就是看中了喀左的优势,才决定把全部身家搬到这里。”如今回忆企业的搬迁之旅,喀左思瑞纸塑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洋仍然感慨万千。

  这一关系企业发展的重大抉择始于2018年。彼时,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背景下,徐海洋的企业需要从河北省雄县转移。落脚点选在何处,成了那段时间最让他头疼的问题。

  辽宁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省份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京津冀与东北地区的协同发展理应充满机遇。循此思路,徐海洋把选址的目光投向了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公司的客户群体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这就要求‘新家’不能离得太远。喀左到北京的直线距离不到400公里,位置刚好合适。”徐海洋说。

  找寻机遇的不只是企业端,喀左当地政府部门也在紧盯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动向,在得知纸塑包装产业有外移计划后,立即派出招商队伍前去接洽,同时推出创新举措,吸引企业落户。

  “我们规划了1500亩纸塑包装产业园,采取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模式建设标准化厂房,缩减企业建厂时间。”喀左县发展和改革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廷峰介绍。此外,喀左县还转变传统单一项目招商为整体产业集群招商,争取上下游企业同时落户,并给予优惠政策,为这些远道而来的企业打造良好生态。

  落地生根,却没有预想中的“水土不服”与“营养不良”,徐海洋的企业在喀左闯出了新天地。“老客户没丢,新客户扩容。如今我们几乎承包了朝阳市所有小米产品的外包装生产。”徐海洋说,过去一年,公司生产规模继续发展壮大,生产线由原来的3条增至12条。

  徐海洋搬迁之行,并不孤单。那些同时搬迁到喀左的纸塑包装配套企业,也在这里拼出了新精彩。据介绍,目前喀左纸塑包装产业园已有35家企业入驻,实现年产值3.7亿元。

  如何更好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接好产业转移,喀左还在持续探索。“凡是到喀左投资的企业,我们会第一时间接洽、提供全程服务、切实兑现承诺。”王廷峰说,近年来,喀左县建立健全“项目管家”制度,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变审批部门间“接力跑”为“并肩跑”,实现“拿地即开工”;聘请“环保管家”“安全管家”和“法律服务管家”,免费为企业提供服务……如今,喀左县已累计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项目136个,总投资155.88亿元。

  背  景

  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是辽宁加快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优势,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产业协同、项目合作、经贸交流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打造开放合作西门户。我省发挥辽西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今年上半年,辽西先导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6.5亿元,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增速高于全省7.0个百分点。同时,围绕深化与京津冀地区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努力建设京津冀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深化辽苏对口合作。近年来,我省与江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对接。目前,在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健康环保等重点行业,已有众多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合作项目落地辽宁。苏州帮助锦州招引有机颜料产业链项目18个,助力打造千亿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此外,我省还将目光对准国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不断加深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经贸合作方面,今年1月至7月,我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额2147.8亿元。

  记者手记

  “买全球、卖全球”的跨境贸易通道联通全球,畅达四海的交通枢纽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扩散,深化合作的升级举措不断加强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当前,全省上下建通道、搭平台、促经贸,彰显辽宁坚持高水平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思路、新动作、新风貌。

  采访中,几位访谈对象表达出共识,引人思考:如今各地各部门都在不断推出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举措,其中体现的视野与观念存在差距。实践证明,谁的视野更宽广、思想更解放,谁才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源要素。可喜的是,在我省,越来越多的地区与部门正在努力“跳出辽宁看辽宁”,以全球视野谋划工作、对标先进,以更新观念看远半步、适度超前,敢于拿出新的、高水平的、实质性的开放举措,为辽宁振兴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开放的思想,振兴的翅膀。以更开放的格局与心态,融入世界、因应挑战,这是来自过去的经验,更是开启未来的钥匙。

  本报记者  董翰博

责编:徐 硕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