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铁路下马塘站附近行驶的内燃机车,随着铁路的电气化进程,这样的机车正在逐步减少。徐茂彧 摄
本报记者 刘臣君
文化与生活贴得越近,则越能致远。优秀文化在日常点滴的流淌中,潜移默化地滋润心灵、激励奋进。文化是“诗与远方”,更是近在咫尺的心灵驿站。不经意间,我们身边出现了许多和文化相关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或将自家钢琴搬进医院门诊大厅,或在胡同深处的小书店里常年坚守,或在社区废弃的自行车棚里自费办展。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们不起眼,却最是动人心。今起,本版推出“身边的文化故事”系列报道,于细微处讲述群众身边亲切的文化场景、生动的文化实践、创新的文化体验、感人的文化故事。——编者
拍摄过“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前呼啸而过的机车、运输苇草的窄轨铁路,追赶过夕阳下的沈吉线列车、运输矿石的南芬货车……2013年,1988年出生的小伙子徐茂彧便开始到处拍火车,一转眼11年过去了。
他说,记录,已经代表了一切。“不同年代的铁路和火车带着不同的历史印记,拍那些有年代感的火车,就像看历史在眼前呼啸而过的感觉。”徐茂彧说。
“拍下来,留下那段文化记忆”
徐茂彧本科主修的是历史,大学生活与沈大线紧密相连。“每学期开学坐火车去大连,那时最快的列车是辽东半岛号,需要3小时58分钟。”徐茂彧对这个时长记忆深刻,精准到了分钟。
大学课堂上,专业课老师讲述的东北历史,让徐茂彧的个人生活与历史在某种意义上重叠,也激发了他对东北铁路文化的兴趣。他用1万字的毕业论文写出1912年至1931年间东北铁路的发展。
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徐茂彧萌生了实地拍摄的想法,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日,他拍遍了省内重要的铁路线路,尤其是沈阳、大连、鞍山等8个城市,省外也走了北京、上海、杭州、济南、郑州和日本镰仓、东京等城市……这11年间,电脑里存储的铁路和火车图片多达5000张。
他拍摄的铁路类型有国家铁路、地方铁路、矿山铁路(简称“矿铁”)等,其中也包括辽西地区专门用来运输芦苇的窄轨铁路;拍过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如今铁路的高铁替代率越来越高,也让徐茂彧有了抓紧拍摄、留下文化记录的紧迫感。
“有时候找到合适的拍摄机位,看着列车呼啸而过,心都跟着飘起来了。”徐茂彧说,5000多张精选照片中,他记录了各种形态的火车以及铁路的附属建筑。“我学了7年历史,走到哪里,我都会思考,这里的铁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会在这里设立车站?为什么有的火车站又荒废掉了呢?”他说。
“辽宁工矿业比较发达,就有机会拍摄到矿铁和电铁,你像本溪南芬、抚顺的矿铁我们都去拍摄过。”徐茂彧说起火车,便有说不完的话。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数秋日下的矿铁,搭载着一车车的矿石,从南芬矿区缓缓驶过。
“这时的拍摄完全没有功利想法,只是想拍下来,留下那段文化记忆。这些矿石来自矿山,被运到远方,成为各种工业制品,带着老工业基地的温度,最终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他说。
“在百岁巨流河车站,感受岁月沧桑”
“每一条铁路的背后都是人和产业资源的结合,通过拍摄铁路和走访铁路沿线的这些村镇,就会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文化背景。”徐茂彧认为通过自己的记录,确实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东北历史,只有亲身走到历史场景中,才能感受到历史洪流中的人与事件。
2019年他拍摄了沈阳新民市的巨流河车站,令他印象深刻。
巨流河站,位于沈阳新民市东北巨流河村,早年为奉天至山海关驿站之第三站。
在徐茂彧眼中,巨流河车站可以挖掘的历史文化要素要用“庞杂”来形容。
沈山线(原京奉铁路)铁路诞生伊始,就是各方利益必争之地,英俄曾为铁路修筑的贷款权进行过激烈的争夺。最终,英国在1898年与清政府签订了借款合同,进而控制了该路的路权。“20世纪初,巨流河站修建完毕,作为跨越辽河的重要一站,巨流河站非常漂亮,满是英式风格。在百岁巨流河车站,感受岁月沧桑,非常特别。”徐茂彧说。
不仅如此,巨流河的故事跟着河水一直流淌。1925年奉系军阀内讧,奉军第三方面军副司令郭松龄发出通电,联合冯玉祥等人反奉,没多久却兵败巨流河。巨流河火车站曾是日本关东军的军事前沿据点,“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多次从此地出兵,侵犯辽西各地。抗战期间,义勇军和东北军装甲列车车队在巨流河铁路沿线与日军激战。
“这里边不仅有百年历史的巨流河车站,还有八九十年前修筑的水塔,可以说是保存相对完整的京奉铁路沿线建筑群。”徐茂彧感慨地说。
“与时间赛跑,有的再不拍就没了”
“这些遗迹应该得到更好地保护。对铁路遗迹特别是工业遗迹的保护,包含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保护得好,可以助推文旅融合。”徐茂彧说。
“与时间赛跑,有的再不拍就没了。我们辽宁的铁路设施现在建设太快了,可能一座铁路大桥在你没注意的半个月时间里,主要工程就宣告结束了。沈丹线我拍了3年,结果拍完不到一年时间,沈丹线上所有的桥全换成新的了。”徐茂彧说。
庆幸的是,2023年8月,徐茂彧一直关注的巨流河车站旧址附属建筑碉堡被列为新民市文物保护点位,对于其他附属建筑群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也已开始进行。
“沈丹铁路下马塘站附近行驶的内燃机车,随着辽宁铁路机车的电气化进程,正在逐步减少。我会继续记录,毕竟很多地点再不记录就没有了。”徐茂彧说,通过11年拍火车的历程,实实在在感知到了这个时代发展的脉搏。在徐茂彧的人生规划中,“拍火车”可能还会持续10年。“下一步再拍一拍省内县里的铁路,然后再走走东北其他城市,我相信还会有更多记录。能够在历史场景中看一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经历和见闻的增长。”徐茂彧说。
责编:齐志扬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