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造就“大国良师”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东北大学。
1956年,林皋(中)在指导学生。(资料图)
2023年,94岁的林皋(左一)坚持指导学生。
编前语
在辽沈大地上,数十万各类教育专任教师的身影活跃在大中小学。或许,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教育家精神如同璀璨星光,照亮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路,激励其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在细微处彰显大爱。
今天,我们通过系列版面介绍辽宁教育战线是如何传承教育家精神,如何在三尺讲台上书写教育传奇,用身体力行践行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铮铮誓言。
东北大学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2023年9月15日,在东北大学建校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回信,殷切希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坚持立德树人,继续改革创新,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强优势学科,不断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学校启航新百年、奋进新征程的最强动力来源和最大精神支持,也为学校落实“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重要要求、努力培养具有爱国传统底色和学校发展特色的新时代教育家提供了精神引领、确立了价值标杆。
在学思践悟感受思想伟力中领悟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大先生”等重要论述一脉相承,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价值导向,是激励、指引和涵育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潜心育人、创新砥砺的强大精神动力,为造就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东北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校党委常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习教育家精神,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组建教师工作委员会,印发师德师风等相关规范与要求,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把关工作机制。加强表彰激励体系建设,创新打造“讲述·东大人的故事”典型推进会,开展“教师节表彰大会”“我最喜爱的老师”“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评选表彰以及“教职工荣休仪式”“全程导师制优秀指导教师”等活动,大力宣传“时代楷模”“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弘扬尊师风尚,营造尊师文化。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定期开展“三新教师”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优秀青年人才培训、教学科研基层组织负责人师德师风培训、师德师风网络培训等教育活动。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积极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学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传承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中赓续教育家精神
东北大学的百余年历史,是爱国奋斗、赤诚奉献的历史,也是东大教师厚德修身、悉育桃李的历史。百年来学校始终以育人兴邦为使命,从建校初期培育英才、育人兴邦,到新中国成立后以服务冶金行业为己任的坚定信念,从改革开放后科技报国、产业兴国的奋斗历程,再到新时代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东大教师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实际行动深刻阐释了“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学校深入挖掘东大人铸就的以祖国利益为重、面向国之所需、服务产业兴国、科技报国的精神传承,高度重视爱国、报国、兴国、强国这个光荣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将百余年校史中蕴含的丰富红色资源与学校党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一体贯通。编撰出版《讲述·东大人科技报国的故事》系列教育丛书,创作《同行》校史剧,引领广大教师传承优良文化。为增强工作实效,学校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思想引领为先导、以文化引领为促进,实施党建质量夯实工程,健全“一体化实施、两中心并重、十体系联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开展“尊师四敬·为师四爱”、青年教职工“四个一”系列活动,年均参与万余人次;积极组织青年优秀人才、海外归国教师、青年骨干教师等赴井冈山、延安、大庆等地开展实践活动,全面构建以爱国为底色的校园文化生态。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践行教育家精神
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教育家精神中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明确了教师的核心职责,对教师躬耕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鲜明要求。
东北大学坚持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引导广大教师更好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突出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在严把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重要标准,把承担本科教学工作、担任班导师或辅导员工作经历作为教师专业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校内各类资源向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鼓励广大教师潜心育人、悉心从教。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完善“大思政课”工作体系,深化一流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培养,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培养体系,系统提升育人效果。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10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首批未来教育学院及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涌现出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辅导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大批先进集体与育人典型。
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彰显教育家精神
高校教师要胸怀“国之大者”,真正筑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根基,保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把职业发展的“小我”融入强国建设的“大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
东北大学贯彻“四为方针”,坚持“四个面向”,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以优化聘用考核体系为牵引、以探索薪酬制度改革为保障,积极引导各类人才立足“两个大局”、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遴选培育30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创新团队,聚焦深地深海、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开展实践探索,相关研究成果为港珠澳大桥、C919大飞机和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201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奖励14项,其中“双牵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承担了系列重大项目,科技攻关能力不断增强,助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能力更强、底气更足。将服务东北全面振兴作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平台,以助力赋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为核心深度融入东北全面振兴,深化与区域头部企业合作,建设“沈阳—东北大学创新港”,围绕“数字辽宁”研发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引育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在强化高水平创新人才供给力度、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辽宁新时代“六地”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师说
林皋院士:尽我的力量为祖国再多作一些贡献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郭景晨
他是我国著名水利工程与地震工程专家,我国大坝抗震学科的开拓者之一、核电结构抗震安全的资深研究者之一,他用73载坚持不懈的奋斗和坚如磐石的初心,筑起了一座座科技创新的“堤坝”,树立了一座座立德树人的丰碑。他就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林皋。
勤奋求索 科技兴国
他是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教育家。林皋院士攻坚克难,探索科学前沿,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水坝抗震理论和模型实验技术、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和混凝土结构动态断裂技术理论研究方面,为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解决大坝、海港、核电厂等工程实际问题的关键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林皋院士参与多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工程项目科研工作,在解决我国数十座大坝和核电厂的抗震安全评价关键技术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我国大坝抗震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他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教育家。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大地震,林皋院士不顾79岁高龄毅然六次赴震区参加紫坪铺水库大坝会诊,察看受损程度,对大坝的抗震能力、检测标准、加固措施等提出权威意见,确保了紫坪铺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国家的需要就是他的志愿,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是林皋院士埋头于科研与教育事业并取得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成就的根本动力。有人说,只有心中时刻装着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安危,才能够筑起造福子孙后代的“坝”。林皋院士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起造福人民的神圣使命,直到耄耋之年依然不忘初心,精神矍铄地奋战在祖国工程建设发展第一线。他说:“尽我的力量为祖国再多作一些贡献。”
培育桃李 鞠躬尽瘁
他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教育家。林皋院士深知教育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他曾说:“教育是国之大计,是培养人才的根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90多岁高龄的林皋院士仍每天奋斗在科研和育人的一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校园封闭,林皋院士隔着栅栏给校内研究生修改毕业论文,他坚持亲自指导每位博士生开展学术研究,有效确保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并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更快地成长为独立的研究者。他把学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出国深造的弟子经常给他写信汇报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情况,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想法也会征求他的意见,甚至将自己写的论文寄给他审阅、修改,密密麻麻的往来邮件都是林皋院士对学生们谆谆教导的缩影。
他是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教育家。在林皋院士看来,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他始终坚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因此,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权威,勇于探索未知。他常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他培养学生的重要准则。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精神,希望他们能够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林皋院士教导学生出国求学后要回来报效祖国,他认为,如果研究生有机会出国学习,对他们学术上的成长进步很有好处,可以学知识、长见识,支持他们出去就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的年轻学术带头人,学成归来将所学贡献祖国的事业与发展。他的学生在国外学习和工作都非常努力,为祖国和母校赢得了荣誉,很多学生回国后仍奋斗在科研第一线,践行着科研报国的光荣使命。他用心用情培育了一代代大工学子,用无声的力量向学生们传递着拳拳赤子的爱国情怀与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所培养的硕士、博士已广布国内外,不少人已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单位的学术领导人或技术骨干,其中2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获评各类高端人才,十多人成为博士生导师。
严爱并重 因材施教
他是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林皋院士从教70余年,一直恪守“身教重于言教”“严爱并重、引导鼓励”的原则。林皋院士治学严谨,对学生的学术写作要求更是严格。大到文章结构、公式推导,小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他都严格把关。林皋院士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他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在林皋院士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更在思想品质和创新能力上得到了全面提升。
他是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教育家。除了在教学上用心,林皋院士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他还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在林皋院士看来,一个真正优秀的科学家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林皋院士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成长道路寄语青少年,要服从国家需要,才能为人民造福,贡献才有价值;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在学习中浓厚的钻研兴趣,最关键的是要努力提高自学能力;要强调个性发展,不断地挖掘和发挥潜力;要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发展创新性思维;要具有“班门弄斧”、敢于竞争的勇气,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追求卓越的崇高目标。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中国教师的发展树立了标杆。林皋院士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用几十载如一日的耕耘深刻诠释着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